快评 | 别小瞧了“照骗”之害
语音播报

近日,有网友吐槽小红书博主发布的“滤镜景点”笔记,称观看者实地探访后产生较大落差。对此,小红书发文致歉,称存在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且社区内“避坑”类的笔记展示不足。

这是一次由虚假信息引发的信任危机。据媒体报道,国庆期间,90后、00后成为出游主力。当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跟着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旅游博主推荐,来到被种草的“远方”时,却发现一切不过是滤镜下的产物:所谓“少女心的粉红色沙滩”,其实是土褐色的土地、到处是粗糙沙砾;所谓“拍照圣地”,其实是一面墙,只是用壁纸营造出3D视觉效果;所谓“电影感”小屋,其实杂草丛生,门都掉地上了……正是因为有“照骗”经历的人太多了,“小红书的网图滤镜有多强”这一话题还被送上热搜,甚至有网友表示,“再也不相信小红书了”。

“照骗”之害不容小觑。“照骗”的存在,绝非美化过度如此简单,实际上再次将网络空间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摆上台面,足以让所有平台警醒。如今,各大平台上的种草帖、体验帖、试用笔记和使用评价等,已然成为消费者的重要参考。然而,“假种草”“假好评”等虚假信息的误导、欺骗,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不断侵蚀着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众平台须明白,唯有花大力气“打假”,营造诚信至上的平台生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谋求长足发展。当然,这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此前媒体调查显示,“假”不仅逐渐形成黑灰产业链,而且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两年前,在被媒体“点名”存在种草笔记代写代发、软文过多等问题后,小红书曾通过拦截黑产营销号等方式来打击虚假信息,如今,却再次因为“照骗”而陷入信任危机,这也说明了“打假”的复杂性与长期性。


“假种草”“假好评”等虚假信息的误导、欺骗,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不断侵蚀着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


小红书提出用“多元”来对抗“照骗”,如在搜索某个关键词时,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搜索联想词,对避坑等内容进行更多展示;同时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显然,这是在帮消费者进行“交叉印证”,而不是仅接收单方面信息。而从长远来看,平台要将“打假”进行到底,关键还在于信用体系的建设,将帖子、评论等信息的真实度与发布者的信用评级挂钩,这样,注水者、造假者才能无立足之地。另外,“打假”也不仅仅是平台之责,还需形成多方合力。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要不断完善,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有关造假行为的监管及惩处力度;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与监管部门、平台同向而行,共同营造“去伪存真”的互联网生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胡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