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沙河街垃圾分类指导员入选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
语音播报

“很荣幸能入选今年‘优秀城市美容师’!”昨日,在天河区沙河街垃圾分类体验馆里,沙河街道办事处垃圾分类指导员廖穗敏兴奋地说。自今年5月份开始,由广州市城管部门牵头,经过自下而上的民主推荐方式,经各区城管部门、区政府严格审核,从环卫一线作业的环卫职工中,综合评选出2021年度100名市级“优秀城市美容师”。

据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环卫职工立足一线岗位辛勤奉献,得到了单位和同事们的推荐,他们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默默劳作的扎实作风,生动诠释了“城市美容师”的称号。

“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这个我知道,废弃的充电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在沙河街垃圾分类体验馆里,先烈东小学的学生们和廖穗敏玩起了垃圾分类小游戏。同学们一会儿好奇地摸摸普及垃圾分类小知识智能机器人,一会儿认真阅读科普墙上的垃圾分类小知识。垃圾分类体验馆里,生动形象的图文记录了沙河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同学们还可以通过亲手制作垃圾分类模型,学到更为详细的垃圾分类知识。

图片廖穗敏正在给学生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摄 )

今年3月,沙河街充分利用地域条件,对辖内龙岗路原有环卫驿站升级改造为垃圾分类体验馆,以此打造垃圾分类宣教、信息化监管、行政办公多功能于一体的宣传阵地。从3月开放以来,廖穗敏带领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市不同学校的学生们参观垃圾分类体验馆,“希望垃圾分类的理念能够从小根植在小朋友的心中,毕竟垃圾分类的理念要从娃娃抓起。”廖穗敏笑着说。

图片学生参加垃圾分类小游戏。(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摄 )

活动中,廖穗敏担任起讲解员,她通过小故事,从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可回收物的处理方法、生活中的垃圾分类等几个方面,向同学们讲解垃圾分类小知识,并与孩子们进行现场互动,邀请他们参加垃圾分类小游戏,希望在游戏和实践中提高同学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水平。

活动过程中,很多学生对AI机器人和现场的垃圾分类模型产生了浓厚兴趣,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小朋友们讲解AI机器人的解说功能,并让同学们走上前,近距离参观,教会小朋友们垃圾分类小知识。

“学习垃圾分类,我们知道了生活垃圾属于哪一类,还了解到我们广州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和实践的。”先烈东小学陈同学说。孩子们学习之后,也会把这些垃圾分类的理念带回自己的家庭中。小朋友们将化身为“小小科普员”,为垃圾分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岗敬业 她在环卫一线默默耕耘奉献

过去,垃圾投放点“脏乱差”的老旧观念仍然扎根部分街坊的心里。怎么样把这个“根”去掉,破除居民们的老旧观念?这是廖穗敏的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难题。

“开展工作初期,很多居民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扔垃圾?吃‘闭门羹’都是常有的事。”廖穗敏说。工作开展初期,在市、区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沙河街城管办首先举办一系列宣讲会,为街坊培训垃圾分类基本的知识要领、传达工作文件要求。对个别忽视垃圾分类工作的单位、小区,则会联系所属居委会一同与其进行单独协商工作,有时候还会与单位和管理者逐层协商,直至达成意向为止。

图片廖穗敏为街坊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在建设垃圾分类投放点等硬件设施时更是“好事多磨”。有一次,辖内某居民楼撤桶后在楼下设立了用于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临时垃圾收集点。不久,该处居民代表以收集点贴近住宅楼等理由要求撤销,但撤销收集点后,附近居民仍习惯将垃圾投放到那里,造成垃圾堆积。见此情形,廖穗敏多次上门与该处居民代表进行协商设点事宜,经过再三沟通,最终成功完成选点和建设工作。

这些“弯路”都起源于初期部分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投放点”和“垃圾收集点”的区别,经常把它们跟旧时垃圾点的“脏、乱、差”联系在一起。廖穗敏明白一定要耐心地以各种方式向居民做好解释,才能更新部分居民的“老旧观念”。于是,她联合社区居委开展居民协调会,请楼长及居民代表去已建成的投放点参观指导,听取居民的意见来提升在环卫保洁方面的管养水平,“实打实”的行事风格让持不同意见的街坊逐渐放下心里的顾虑。

“做好垃圾分类就是为美丽沙河助力。”廖穗敏始终记着这句话,也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的社区环境默默奉献。

见证文明习惯养成

她是广州市容环境变化的亲历者

“没实行垃圾分类之前,大家都习惯把垃圾扔到楼道的垃圾桶。一旦没有及时清运,就会发臭还有很多蚊虫。‘垃圾分类’这个新理念刚提出来时,街坊们还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分类,也觉得比较麻烦,对于在哪些位置设置分类点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西街社区居民芬姐说。

经过街道工作人员的逐步协调,街坊们也逐渐接受了“垃圾分类”的新观念,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现在看着沙河街一步步变得越来越美,芬姐也投身于街道志愿者,成为宣传垃圾分类的一员,号召身边的街坊从身边的这件小事做起。

图片

图片

图片
垃圾分类设施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

工作5年来,廖穗敏见证着沙河街从“直接摆放垃圾桶在路边”,到现在以统一标准建成53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从环卫工人需要上门背垃圾下楼,到现在楼道撤桶、小区定点定时分类投放垃圾;从拾荒者、“收买佬”在社区内到处游走收集废品,发展到现在初步建成7个“两网融合点”统一回收可回收物。廖穗敏说街坊们正在形成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慢慢养成一种环保的生活习惯,社区环境也在日益改善。图片廖穗敏指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摄 )

沙河街道每天收集的其他垃圾平均为64.1吨,厨余垃圾平均为7.9吨,餐饮垃圾平均为4.01吨,可回收物平均为3.22吨。这可见广州城市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而入选的2021年百名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既是广州全市环卫工人的代表,也是广州市容环境变化的亲历者。

从事环卫工作这么多年,廖穗敏说,她最深的感受就是,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并真切感受到因为垃圾分类的实施、环境卫生的改善给群众生活带来了益处,体验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工作成就感。

【图文记者 黄冠柽】

【编辑 橙子鱼】

通讯员 成广聚

部分图片由沙河街提供

消息来源: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天河区沙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