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转移鼻咽癌治不好?“广东方案”为患者续命提供新选择!
语音播报

以往疗效不佳的复发转移鼻咽癌,经广东医生十年努力,有了新的治疗方案。

10月10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主导的全球首个针对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III期临床研究(GEM20110714研究)的最终生存数据,在全球顶尖肿瘤学术期刊《JCO》杂志(影响因子44分)上刊登。该研究严谨地证实,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治疗中的优选地位,为延长患者生存、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选择。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10月12日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获悉,这一“广东方案”是迄今为止全球医学界关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随访时间最长、生存数据最成熟的研究报道。作为我国临床肿瘤学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鼻咽癌治疗方案,“广东方案”现已被中国、美国、西班牙、日本多国临床诊疗指南列为鼻咽癌一线治疗唯一的I类证据推荐方案。

新方案疗效更好

鼻咽癌在华南地区高发,其发病与EB病毒等综合因素相关。近几年,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和放化疗综合治疗的应用,鼻咽癌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80%以上,相较其他肿瘤来说,鼻咽癌的总体预后较好。但是当鼻咽癌患者出现转移或者复发,治疗选择有限,患者的总生存期不理想。如何提高这部分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生存期,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学者关注的话题。

这一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联合全国共22个中心,共招募362名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经过近10年的入组、治疗、分析和随访,扎实地探索了如何提高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张力教授曾公布过GEM20110714研究的主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该研究入选当年“ASCO最佳研究”,并发表在医学顶级杂志《柳叶刀》上,引起医学界高度关注。(点击可看以往详细报道)

与以往对复发转移鼻咽癌采用的氟尿嘧啶联合顺铂(FP)方案相比,GP方案可显著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达45%,但FP组后线挽救治疗依然可以采用吉西他滨,且免疫治疗开始进入鼻咽癌的治疗领域,一线GP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能否转化为患者的最终总生存(OS)数据仍然未知。

针对该科学问题,张力教授团队后续进行了长期的生存随访,并对患者后续治疗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OS数据于2020年入选了ASCO壁报讨论,并于近日正式发表在《JCO》上,引发全球同行广泛关注,对鼻咽癌一线治疗和后续临床研究设计影响深远,临床意义重大。

经过69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尽管两组的后续治疗比例和方案相似,GP组依然得到了具有临床意义的生存延长:相比与FP组,GP组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1.5倍(从7.8%提高到19.2%),3年生存率提高了52%(从20.4%提高到31.0%),整体死亡风险降低了28%。限制性平均生存期,GP组为33个月,FP组为25个月。5年无进展率方面,GP组为7.6%,而FP组为0,提示部分患者可以通过GP方案治疗后获得长期的疾病控制而无需其它抗肿瘤治疗。

临床治愈患者化疗后EB病毒快速清零

研究还分析了5年生存(临床治愈)患者的潜在特点,包括化疗后EB病毒快速清零和基线EB病毒的血清载量为零。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获悉,在35个5年生存的患者中,有4个患者在后线接受了抗PD-1免疫治疗后取得超过2年的疾病控制,提示部分鼻咽癌患者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针对鼻咽癌的免疫治疗领域,今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和张力教授也相继发表了重要研究结果,结果分别发表在《Nature Medicine》《JCO》和《Lancet Oncology》上。最后,该研究还探索了复发/转移鼻咽癌的重要预后因素,包括基线EB病毒量、肝转移和患者体能状态,这个结果将为未来鼻咽癌临床试验设计以及临床实践优化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陈鋆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