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企和便民都是优化营商环境应有之义
语音播报

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既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州的光荣使命,也是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与引擎动力。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广州等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广州如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本期智库论坛邀请三位专家,就此话题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展开探讨。本篇为该系列论坛之四。

访谈嘉宾

王小广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导(右一)
蔡进兵 广州市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右二)
赵竹茵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右三)


坚持市场评价是第一评价、企业感受是第一感受、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

广州日报评论员: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准确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广州优势何在?

王小广:以往在谈及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时,我们大多关注到利企,却容易忽视如何便民。实际上,便民和利企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立足新发展阶段,营商环境优化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就是便民。城市有没有吸引力,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就是城市功能能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能不能让创业者来了就不想走。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地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居民感受的竞争。对于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来说,以更加务实的创新举措将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意义更加重大,影响更加深远。唯有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才能抓住创新时代的黄金机遇,不断突破发展瓶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蔡进兵:近年来,广州始终坚持市场评价是第一评价、企业感受是第一感受、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市场主体数量及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去年,市场主体新登记55.27万户,达到 269.67万户;截至今年6月底,市场主体数量进一步增至288.92万户。二是办事效率更高服务更优。坚持从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生命全周期出发,全力实现“三减一优”(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不动产登记等流程大幅优化……在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广州市位居全国前列,全部18个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在今年初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15项创新举措中,广州占4个。

广州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为牵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助推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还将推动企业、商品和服务更加便捷地“走出去”。


持续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化水平,打造集聚各类要素的“引力场”

广州日报评论员:在打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过程中,吸引高端要素聚集的抓手和着力点在哪里?

赵竹茵: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广州应当从城市治理高度提升营商环境的品质。

一是加强合作治理促进治理方式根本性变革,在体制内打破职权边界,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如在办理破产评估指标中,广州形成了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包括法院、公安、财税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各相关部门合力开展目标治理;同时,引入各类专业组织协同共治,形成政府部门与社会的合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改革,推进工作方式变革。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强化全周期管理,拓展“穗智管”“穗好办”应用的广度深度。同时,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使一切有利于营商环境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在广州充分涌现。

三是进一步强调法治保障,通过法治化手段保障各项工作成果。

四是引入更多力量参与营商环境优化,如进一步发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牵头的咨询提升专题组的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咨委会的成员结构,引入专业力量、市场主体建言献策,发挥专业机构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

王小广:只有持续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化水平,解决其消费时间、空间便利化的障碍,才能打造出集聚各类要素的“引力场”。

从时间便利环境优化上看,要在进一步完善休假制度、在规范的基础上,促进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等便民服务经济的发展,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便利度与质量。比如24小时便利店,一头连接着人们生活的烟火气,一头牵动就业增长、促进其他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要进一步惠及这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进一步放宽其活动场所和时间限制、降低就业创业门槛、促进税收更加合理等,并产生联动效应,整体提升城市的幸福感。

从提高居民空间便利化水平上看,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建设品质活力街区,让城市既方便于工作也方便于休闲娱乐,特别是各个地方要根据当地条件,采取各项措施助推传统商业环境优化提升,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支点。二是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打破信息孤岛,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水平,从而有效治理线上交易中售假、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引导新业态在规范中行稳致远。


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从系统角度去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

广州日报评论员:今年5月,广州市启动营商环境4.0改革。相较于1.0、2.0、3.0改革,4.0改革印发了《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意味着改革步入“深水区”。接下来,广州该如何体现政策强调的“绣花功夫”?

赵竹茵:在广州营商环境4.0改革中,应当结合自身定位,针对城市发展导向、市场主体需求进行深度改革。具体来看,广州要继续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指标优化相关工作,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要从一般性优化走向特定性优化。针对广州经济发展双引擎中的城市更新和数字经济进行定向优化,通过行业化的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促进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为广州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要从便利性优化走向制度性优化。不仅将办事许可程序的加速、便利、简化形成稳定的制度,而且强调重大交易事项的公开、透明,通过形成竞争性的规则促进制度公平。三是要从参与性优化走向保障性优化。当前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压力下,以直接服务方式投入较多的资源,从长远看这种方式难以为继,因此各部门要在发展专业化社会服务的同时,回归政策供给和加强监管等保障性优化。

蔡进兵:首先,进一步推进集成改革。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从系统角度去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一是加强降成本制度的集成改革,除了需要更大力度地减税降费之外,还需采取风险分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手段切实降低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加强中性竞争政策制度的集成改革,营造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强不同职能部门政策制度的集成改革,实现“集中高效审批、分类智慧监管”的行政治理架构。

其次,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创新,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建立一定统一性的公共数据采集规范,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质量标准,进一步健全公共数据标准体系。统筹出台公共数据管理规定,健全公共数据管理法律制度,形成系统的公共数据管理规范。明晰公共数据开放范围,针对不同数据实行不同等级的开放程度。通过明确政府数据共享流程,明确数据共享开放中各级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突破 “数据孤岛”。同时,从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公共数据安全机制,确保数据安全使用。

此外,狠补短板优化环境。围绕国务院提出的六个方面重点任务,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等一批重点领域改革突破,破除阻碍企业投资落地的隐性门槛,进一步推进“减环节”,形成一批具有首创性和显示度的制度创新成果。


策划统筹/徐锋、谭敏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刘冉冉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知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