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分队空中分队为航天员回家护航
语音播报


“东风,雄鹰报告,直升机目视发现返回舱,舱体呈倾倒状态……”

9月17日下午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在这成功背后,有一支力量默默无闻的保驾护航,在神舟飞天的漫漫征途上,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航天员于万全,这支队伍的名字就是搜救分队,作为搜救分队空中分队副队长兼通信调度的李欣代号“雄鹰”带领分队人员,科学利用态势数据分析与吊舱搜索图像相结合的方式,仔细辨别着舷窗外每一个可疑目标,用银线畅通了北京中心-东风指挥所-返回舱搜索现场。

李欣加入航天队伍已经近二十年了,之前在某城市单位做着通信的工作,孩子绕膝,爱人在侧,父母也在身边他也可以时常尽孝。在2017年5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要组建一支无人机分队,急需既懂技术又可以担起管理职责的人才,他毫不犹豫地报名。

“大江东去我向西,辞家万里赴尘兮。”在踏上一路向西的火车上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火车一路疾驰,当火车停下后,映入他眼帘的除了平沙莽莽黄入天还是黄沙漫漫延西边,这里没有长河落日,没有笔直孤烟,只有刮不完的大风和望不尽的沙海,瞬间让他的心凉到冰点。

这里没有长河落日,没有笔直孤烟,只有刮不完的风和望不尽的沙,但这里有无数个和他一样怀揣航天梦的追梦人。他来到搜救分队后,成为了无人机支队的队长。在此之前搜救分队的模式是以空中为搜救主力,地面为辅助进行处置,离开了直升机的搜救分队就像是没了方向的猛虎,无法独立完成搜救。

为了能够在搜救能力上取得新突破,使得搜救方式更加多元化,李欣紧盯科技发展前沿,结合航天搜救任务发展趋势,深入思考,大胆创新,开展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在试验任务中的应用研究。

他先后跟踪学习了多旋翼、直升机、固定翼等多种类型的无人机平台技术,对无人机在航天搜救任务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论证,牵头开展了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着陆区域态势信息感知、搜索路径规划、目标识别等关键技术研究,并积极探索研究出“一字搜索战法”、无人机伴飞、无人机接力等战术战法,并在此次神舟十二号任务中得到了应用,也为后续航天搜救新质作战能力提升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此次神舟十二搜救任务中,不仅之前他创新的战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身为通信调度指挥在空中恶劣的环境还下达了上百条口令,这要求他不仅仅要对整个航天员搜索救援任务流程了然于胸,还要协调好各系统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间节点做好任务准备和任务中的空地协同指挥。


在前期演练中他认真梳理任务中指挥协同每一个关键节点,与空中分队队员们细研任务中的每一个细节动作,一次次推演、一次次推敲,确保时间准、动作准、口令准,并制定空中通信指挥规范和检查放行规范,直升机进场后,他与空中分队没日没夜扎进设备测试调试工作,确保无人机的完美融合;演练中,他每次都是第一个到达任务阵地,最后一个离开岗位;每次演练结束,带领空中分队人员开展复盘工作,深入分析每一个任务节点和操作步骤,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保证人员装备以完美的状态迎接下一次演练训练。正是因为这一次又一次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演练才有了神十二的圆满成功。

任务结束后李欣说:“这是我第一次展翅东风,待我整装待发,开启新一轮“雄鹰”展翅,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一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张梦、钱国龙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张梦、钱国龙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张梦、钱国龙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