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观潮|厚植“小巨人”成长的沃土
语音播报

近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至此,广东已有433家中小企业登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榜单。

放眼全国,广东“小巨人”企业总量位居全国第二。这些企业有效发明专利7366件,稳居全国第一。他们根植于细分领域,深刻理解用户需求,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不断迭代产业和服务,集行业“专家”、配套“专家”和创新“专家”的身份于一身。从全产业链来看,“小巨人”企业与上下游协作配套能力强,是推动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而在产业集群中,“小巨人”企业往往处在推动中小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变优的关键点上,地位重要作用独特。

有人说,土壤比种子重要。对于培育“小巨人”企业来说,道理也是一样。没有适宜创新的环境,中小企业便难以脱胎换骨成为“小巨人”。而要厚植创新沃土,首先须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从全国来看,九成“小巨人”是制造业企业。尤其在制造业第一大省广东,“小巨人”企业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各类优势产业集群已成为培育其成长的摇篮。面向长远,要树立全产业链思维,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要坚持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更多“小巨人”茁壮成长。

其次,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独门绝技。“小巨人”企业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其有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独门绝技。然而,这类企业聚焦专精特新,往往研发投入巨大,造血能力不足。为了解除“小巨人”成长的烦恼,广东除了落实国家的税费优惠政策,自2019年以来就安排专项经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至今已安排专项贴息奖补经费1432万元。不仅如此,广东各地市也攒足了劲。当这些精准滴灌的惠企政策汇聚成合力,成长型中小企业就有更大机会渡过成长关键期,蜕变为细分领域里的“小巨人”。

再次,要久久为功,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企业活力十足,一定离不开营商环境。而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从筹建、动工到投产,从由小到大再到做优做强,中小企业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呵护、支持和引导。一方面,要让市场的“门”越开越大,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资源;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发展做到有求必应,打破各种形式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尤其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政企合力在企业人才引进、培训培养、项目资助、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小巨人”企业才能越长越强、越跑越快。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