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千年海丝黄埔港,数字经济新征程
语音播报

广州珠江东岸,一场变局正在酝酿。

在珠江东十公里黄金岸线之上,黄埔临港经济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是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的重要组团、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枢纽和广州科技创新轴的关键节点。

继2017年在广州市“两会”工作报告中被确认为广州第二CBD的核心区域,2020年又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区鱼珠片区收入囊中,近年来,黄埔临港经济区一跃成为广州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区域之一。

蓄势已久,腾飞在即。日前,《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一幅“全球智慧创新港城”的蓝图浮出水面。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珠江岸线规划图

▏升级:构建“一核三带多点”格局

作为中国唯一一座不曾关闭的通商口岸,扶胥港(黄埔港)已经走过两千年不衰的历史,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步与繁荣。如今,它又引领着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潮流。

2016年至2020年,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持续推进,黄埔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68765万吨、1786万TEU,新增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1500余家,总注册资金超186亿元。高达250米的广州国际港航中心(一期)直插云霄,保利鱼珠港打造成为城市综合体新名片,形成了中交港湾大厦、和安堡商务中心、外运大楼等一批航运服务业集聚园区,中远海运大厦、港湾都荟即将投入使用,一座古老和摩登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港城初现规模。

黄埔临港经济区的雄心却不止如此。站在数字经济的风口上,千年古港迎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规划》明确提出,今后五年,黄埔临港经济区将实现建成数字经济试验区、新贸易创新中心、港城融合示范区、滨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数字化社会治理示范区。

到2035年,黄埔临港经济区将实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体制创新等系统升级,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港城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新发展理念全面彰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在空间格局上,《规划》提出在黄埔临港经济区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构建“一核三带多点”。即以中国软件CBD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产业内核,发展数字创新带、滨江商务带、文旅休闲带,进而带动十五个特色功能区多点发展,建设以人工智能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信创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为支撑、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智慧创新港城。

保利鱼珠港效果图

▏转型: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港城都市化

《规划》清晰地描绘了黄埔临港经济区的转型之路。

首先是在现有的实体经济基础上实现产业数字化。在黄埔区“四区四中心”的战略布局中,黄埔港定位为大湾区现代服务创新区,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规划》继续深化这一定位,提出将推动黄埔港区域传统优势的航运、贸易、服务等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形成智慧物流、数字航运、数字化贸易新产业链条,谋求产业发展新优势,加速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并通过引进新型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智能贸易、数字金融等业态,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具体而言,将打造以黄埔国际邮轮城为核心,以港航中心片区、外运大楼片区为两翼的航运数字港。

黄埔国际邮轮城效果图

黄埔老港的转型发展并不局限于此,更承载着推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实现数字产业化的任务。

2020年,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构建“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其中鱼珠片区主要分布于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十四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双引擎”之一。拥有国家级试验区、先导区和省级试验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叠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无疑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在过去一年中,中国软件CBD、中国游戏软件谷、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国家级信创基地等重点平台陆续建成,数字产业集聚取得了初步成效。《规划》提出,下一步,黄埔临港经济区将构建集“硬件+软件+服务”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值得一提的是,护林路将打造十里数字经济产业长廊,成为广州科技创新轴的重点区域。

中国软件CBD总部效果图

以上两点,都和黄埔区上个月结束的二届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四个“万亿”计划紧密相连。黄埔提出大力实施“万亿制造”“万亿国资”“万亿固投”“万亿商品”四个“万亿”计划,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而黄埔临港经济区作为其重要战略平台,也承担了在四个“万亿”计划中勇当尖兵的使命。

同时,港城融合也将是黄埔临港经济区未来五年的重点。《规划》提出,该片区将强化滨水生态城区建设,创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化功能区治理模式,建设港城都市化与产城人融合示范区、世界级海丝文化生态休闲示范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智慧创新港城。

▏激活:擦亮海丝文化名片

深入黄埔临港经济区,不止能感受到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更有厚重历史赋予这片土地的独特底蕴。

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南海神庙,每年农历三月举行的传统民间信俗“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声誉响彻中外的黄埔军校,近代革命先烈的故事振奋人心;在大吉沙岛,袁隆平院士亲自题名的隆平水稻公园正激起千层稻浪......这些都是黄埔临港经济区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

《规划》提出,该区域将打造特色海丝文旅主题休闲区,整合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推进以南海神庙、广州海事博物馆、外贸博物馆为核心的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建设;以黄埔军校为核心,联动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山纪念碑等近代历史文化古迹,打造军事文化旅游地标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企业文化培训基地;以水稻公园、生态公园为主题,提升白兔沙、大吉沙、大蚝沙、娥眉沙等江心岛休闲功能,并加快建设隆平院士港。

通达江海、水陆衔接,黄埔临港经济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其发展带来了便利,未来五年的交通体系建设值得期待。根据《规划》,黄埔临港经济区规划“两高三快”主干道路,形成“六横六纵”路网结构,加强南北向与科学城、生物岛、大学城等重要功能组团的交通联系,构建湾区一小时商务交通时效圈和主城区三十分钟通勤交通时效圈。

生态环境方面,将以珠江东十公里滨水岸线、龙头山森林公园、长洲岛、大吉沙及河涌等为依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珠江岸线的生态修复与功能调整,构建网络化、多层次的城乡绿色空间和“绿脉”体系。

▏串联: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规划》的发布,不仅为区域发展点亮明灯,而且也进一步串联起了珠江沿岸的资源。

向水而生,因水而兴。珠江对于广州而言,是赖以为生的母亲河,更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密码。沿着珠江前航道,从开发成熟的天河中央商务区一路向东,穿过初露锋芒的琶洲试验区,就是蓄势待发的黄埔临港经济区。

日前,广州提出要全力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就是在释放一个强烈信号:广州正在抢抓新一轮机遇,城市能级面临再次提升。

一石激起千层浪。8月,广州多区相继出台了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规划。其中,广州市黄埔区委全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进珠江黄埔段沿岸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划定黄埔临港经济区(包含长洲岛、洪圣沙、大吉沙、大蚝沙等江心岛屿)片区、生物岛片区、穗港智造合作区片区三大重点片区的土地资源,提出打造滨江商务组团、人工智能数字创新组团、生物医药研发组团、现代农业科技文旅组团、智能制造合作园区组团等重点组团,以广州东部滨江高端商务休闲发展轴联动江、港、岛、岸、城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珠江黄埔段形成“一轴三片区多组团”的新空间格局。

作为珠江的关键节点,黄埔临港经济区的腾飞势不可挡。毫无疑问,这两个《规划》将相辅相成,把黄埔临港经济区打造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引领区,构建最具活力的广州CBD升级版,成为珠江沿岸,乃至整个广州这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至此,一切已释放的信号都表明:千年黄埔港的华丽转身,就在未来五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缪璟、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缪璟、何瑞琪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