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广州黄埔榄园岭遗址发现先秦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榄园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棠下村南部,地处中新知识城范围,为一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椭圆形低矮小山岗,东邻平岗河。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配合天骄房地产项目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5年6—8月对项目用地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确认有先秦墓葬等遗迹。
2015年9—12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范围内的榄园岭遗址西北部区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2000平方米,清理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51座,南越国时期墓葬1座,出土文物100余件套。
2020年7月和2021年4—5月,为配合黄埔区国有土地出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出让地块中涉及的榄园岭遗址剩余部分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确认有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分布。
为抢救和保护地下文物,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1年6月起对勘探发现的先秦文化遗存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实际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
目前已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西周至春秋时期共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清理墓葬、灰坑、窖穴等遗迹200余个,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时期墓葬3座、灰坑96处、柱洞47处、沟6条,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47座、灰坑23处、柱洞4个,出土陶、原始瓷、青铜、玉石器等各类遗物160余件(套)。
本次发掘清理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阶段的遗存文化内涵与邻近的汤村茶岭—甘草岭遗址、沙岭遗址第一期遗存、黄田村陂头岭第一期遗存相近;西周至春秋时期遗存以墓葬为主,年代以西周早中期为主,是本次考古最重要的发现,填补了中新广州知识城区域西周早中期遗存的空白。
榄园岭遗址所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地处流溪河流域与增江流域之间的河谷地带,结合近年来马头庄、陂头岭、茶岭—甘草岭、沙岭等先秦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明确先秦时期这一区域是一条重要的人类活动和迁徙走廊,在珠江三角洲乃至岭南地区早期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次考古工作过程中,市、区文物行政部门积极协调,考古单位与项目建设单位密切沟通,本着保护文化遗产、助力广州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科学考古发掘,有序复工复产,达到了“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双赢目标。
近十年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黄埔区特别是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开展了大量考古工作,一批史前至西汉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址的发现,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对“湾顶明珠”中新广州知识城蕴藏的地下文物资源的认识,为重构广州东北区域的早期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另一方面,这些工作也为进一步梳理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翔实、更充分的考古资料。
伴随着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建设发展,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用考古发现和文物保护成果,为延伸广州的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方+记者】郑慧梓
【来源】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辑 李志颖
校对 杨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