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成碧,马路直通,路畔各色草花与整洁村容,映衬成一幅美丽画卷。
从过去的脏乱差到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国文明村镇,横沥镇的蝶变,是广东文明村镇创建提质行动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
“环境好了,村民的思想也变了,打麻将的人都少了,大家喜欢到公园、湖边跑步、跳广场舞,追求健康生活。”东莞市横沥镇居民黄柏容由衷感慨。
要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还要让他们的精气神提上来。
去年,广东创成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71个、省文明村镇78个。广东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焕新乡风民风、点亮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的实现提供强大精神文化引擎。
头雁来引领
乡村美了
人居环境的打造,体现了文明村镇创建提质行动的内核。乡村美了,心情舒畅了,群众的幸福感才能提升。
孩子在小巷里嬉戏、村民在家门口经营起小商铺、老人悠闲地在村广场跳舞……如今,走进横沥镇的各村小巷、景点,水美天蓝、绿树成荫,村民们围坐着谈天说地,村容村貌变化喜人。
作为横沥镇宣教文旅办的工作人员和一名土生土长的横沥人,黄柏容见证了文明村镇创建提质行动实施以来家乡的蝶变。
横沥镇是东莞下辖的一个经济强镇,但村容村貌与经济实力并不匹配。
广东文明村镇创建提质行动实施以来,横沥镇升级改造了18座公共厕所,改变了农村厕所“难找、难看、难闻、难用”的四难问题;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窝棚、泥砖房等,营造干净整洁的城乡面貌;新增、升级改造逾20个村级广场、公园,群众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催生乡村振兴新动能,还需将党建与文明村镇建设有机融合。
惠州的“北极”——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在改善环境卫生的同时,扩宽了村道,村主干道种上绿化树,村庄内外郁郁葱葱,四季花香。
上东村党总支书记刘军文说,上东村的变化,诀窍在于深化“头雁”工程。依靠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抓党建,上东村运用农家党校、“三会一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把村民拧成一股绳,推动文明村镇建设全面进步。刘军文介绍,目前村“两委”中还有4名大学生加入,为基层党组织增加了新鲜力量。
群众齐参与
乡风新了
美教化、移风俗,乡风民风是文明村镇的里子。文明乡风的形成,关键是引导群众自发参与。
“看到了村里贴的活动预告,我一大早就过来排队领卡了。”“大家变文明了,还有礼物兑换,多好!”5月24日,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新建村的村民领到了2021年度的农村积分管理兑换卡。
“村里事,村民定”——司前镇新建村积分制管理计划是2020-2021年新会区社会组织“拔萃计划”公益项目之一。
积分催生动力,立标激发争先。新建村党总支书记方健森介绍,项目通过村民议事会制度、村规民约积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社区治理制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务、自觉维护公序良俗。
文明村镇创建,只有群众积极参与才有生命力。着眼道德涵养,广东深入开展文明培育,推动开展弘扬时代新风、文明素养提升、诚信建设提升等十大行动,并细化为30项重点任务,为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供支撑。
“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儿卖。”这形容的是过去农村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人情吃喝给农民带来的负担。
这两年,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陆续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出台村规民约“三字经”。柘陂村将法治、德治、自治嵌入“村规民约”中,还积极发动知名乡贤与德高望重的老人加入本村红白理事会,逐家逐户做工作、搞宣传,使村里逐渐形成“厚养礼葬”“喜事新办”的风气。
目前,全省100%的村(社区)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让文明新风在岭南大地吹起来。
艺术走下乡
文化亮了
麒麟舞、潮汕方言歌、情景舞蹈、竹笛独奏、潮州锣鼓乐……在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文艺展演潮安分会场,台下不时传来观众的欢声笑语。一场场文艺展演,把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而创建文明村镇要有文明的公民为底蕴。
漫步于上东村,瑶族特色文化广场和带有瑶族图腾的特色建筑映入眼帘。村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都会进行瑶族“舞火狗”民俗活动。在政府的支持培育下,传统瑶乡民俗得到了传承发展,既增强了乡民共同的文化信仰,也让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横沥镇通过挖掘乡村特色和文化底蕴,让群众享受横沥美景、体验横沥文化魅力。
其中,新四村“678艺时代”项目通过统租老屋,开发文创项目,依托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建筑,展现七八十年代历史风貌,将一个闲置率达九成的普通小旧村,活化成为年轻人喜爱的乡村文旅网红地,今年春节期间,日均游客量达8000多人。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东还举办“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等全省性文化惠民品牌活动,持续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等文艺演出和文化服务,极大地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一个个特色文化品牌星罗棋布,点亮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为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注入了活水,让美丽乡村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