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摄影百年百位名家作品展示
语音播报


由广东省文联指导,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和东莞市大朗镇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广东摄影百年百位名家作品展”在东莞市大朗镇档案馆展出,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6日。


广东摄影百年百位名家作品展

前言

广东,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较早接触外来事物、外来观念及外来文明,因而在中西文化交融、传承及发展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站在了中国近代史发端的位置。深受岭南近代商品文化特色“融汇中外的创新性”的影响,世界摄影文化通过广东这一重要的商贸通道,在中国得以传播与发展。无论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张照片,还是国人最早的摄影实践,乃至摄影器材、拍摄技法、理论,一大批南粤人早已开始探寻中国式的摄影叙事,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人物和事件,成为中国摄影文化发展的重要行程和难忘记忆。

回望百年广东摄影发展史,广东影像力量从未缺席,如影随形地成为中国摄影史的典型切片与平行历史。此次展览甄选出一百位摄影名家的作品,以时间为脉络梳理出“1839-1949开端·先河”、“1949-1978发展·奔涌”、“1978-2000繁荣·大众”、“2000-2020多元·高峰”这四个篇章,徐徐展开广东摄影叙事,构成一部宏大的以广东地域摄影史为视角的中国摄影史。

从广东南海人邹伯奇创制中国首部照相机开始,便开启了实质意义的中国摄影史,中国视觉文化时代的序幕由此正式拉开。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因其在中国摄影上开拓性的自主探研而被誉为“中国照相机之父”,其摄影经验是摄影艺术与中国社会最早的碰撞。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摄影作为人们一种日常影像记录的手段,从广东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往内陆西进北上。 

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新中国时期,广东籍的摄影师都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他们不仅战斗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前线,也战斗在艺术创造的最前沿。沙飞是晋察冀模范抗日根据地新闻摄影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和摄影队伍真正的核心。石少华不仅是解放区革命摄影工作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摄影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上世纪中后期,活跃在英美沙龙圈以陈复礼为代表的广东摄影师们,在西方主流艺术圈坚守着中国美学传统,更是岭南文化在海外的杰出代表。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和改革开放沸腾生活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广东摄影家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摄影家个人与这片土地都处于一种青春勃发的状态,于是相与激发,成果一时空前。他们以影像镜观现实,对摄影语言展开了积极且具有个性化的探索。以安哥为代表的广东本土摄影创作者们,用不同于以往的形式与内容,全面刷新了中国摄影语言,被称为“南方摄影势力”,“中国摄影的半壁江山”,在摄影本体意义上独树一帜。

而随着新技术革命到来,面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图像泛滥的当下,广东摄影人立时代潮头、领风气之先,把图像当作媒介,重新审视其自身发展机制,积极探索背后演变规律与地缘、经济、文化等多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推动新时期摄影艺术的创新发展,摄影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有学者对岭南人特有的气度和精神作了经典的归纳,即竞争精神、包容胸怀、创造能力、务实品格、商业头脑和安逸情趣。这样的个性和品质,正是影响和推动着中国近代文化融入世界同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广东摄影新气象、新景观的不断涌现,亦正是广东摄影人秉性谦卑的时尚嗅觉与秉承先贤而来的自信体现。注重传承和发展的广东摄影人,仍会以极具谦卑和自信的神采,融汇中外文化的精髓,再度为之创新和引领中国摄影时尚的前沿。

此次梳理与呈现,既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展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所见,更是个体与时代的共生,传达的是一种强烈的史诗性艺术现象。


策展人:李志良、胡国庆








1839-1949



开端·先河


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于法国宣告诞生,打开了人们从另一视觉看世界的“窗口”,5年后由香港传入广东,广东成为中国摄影的发祥地和最早应用的地区之一。最具奠定作用和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有如清代科学家邹伯奇,他以其对光学、物理、数学等领域的研究才能,于1844年独立发明并制成中国第一台照相机,还撰有《摄影之器记》《格术补》等摄影光学论著,为后人研究中国摄影早期发展形态提供了重要实践理论样本。这一时期摄影代表人物,有如中国红色革命摄影的先驱如沙飞、石少华、郑景康等著名摄影家,还有早期摄影团体的开拓者、创建成员或中坚人物,诸多在本土和上海等地开办照相馆的广东摄影人,以及中国最早在国际摄影沙龙活跃的身影等等。他们在我国早期传播摄影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事迹开创了中国摄影事业的先河,时至今日在中国摄影史、国际摄影舞台上仍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国摄影之父邹伯奇自拍照(清代)


赖阿芳《广州药房街》1880年



老焱若《一肩风雪》1928年



蔡俊三《春江水暖》1928年




卢施福《轮似闼心纱似情》



郭锡麒影作



沙飞《保卫国土,保卫家乡》



何铁华《农家女》1935年



郑景康《朱总司令和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们在一起》



吴群《胜利挺进》



石少华《毛泽东和杨家岭农民谈话》1939年






1849-1978



发展·奔涌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际摄影沙龙活动盛行,广东摄影家以人物、风光、静物、花鸟等具有岭南风格的作品在国际摄坛享有盛誉,广东摄影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期。陈复礼摄影大师作为中国沙龙摄影领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经典作品一直影响后一辈摄影人。

在这个时期,中国摄影学会(即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学会广州分会(即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分别于1956年12月和1958年6月成立,一批植根沃土摄影家围绕两个摄影团体组织的摄影活动开展创作,在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广东省摄影艺术展览中,众多呼应时代、脍炙人口的纪实、艺术摄影精品相继涌现,作品的特点多为真实地记录客观世界,呈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人文环境,表达人们对时代、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建设的希冀和渴望。




















林杨《冀中农民庆祝〈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崔柏桦《越过封锁线》20世纪50年代


黄容光《黑水仙》1950年


薛子江《海湾之晨》1950年


蔡忠植《中朝兄弟战斗情谊》1954年


刘体志《渔娘》1955年


王志渊《古树与幼苗》1956年


谭侠华《晒葵》1958年


廖衍猷《土法上马》50年代末


李公剑《澳门内港》20世纪60年代


袁家骅《船头练武》1960年


梁伯权《你听到了吗?》1960年


梁羽泽《沙梨》1961年


朱涵《千排麇集》1961年


梁祖德《川流不息》1962年


钟文略《孖辫妹》1963年


梦珊《放声歌唱》1964年


廖衍强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65年


陈复礼《搏斗》1967年


林维后《江门市机械厂青年读书小组》1976年


钱万里《放鞭炮》


蔡江瑶《 精工出“广州”》


黄汝广《北江落日》


段秋生《时刻警惕》1976年


张健昌《追捕》1978年


林星《见证民生:广州从化民乐公社墟日》1978年






1978-2000



繁荣·大众


 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经济的腾飞给摄影文化事业带来了前无仅有的发展契机,1990年代后期数码摄影冲扩设备、数码照相机开始进入普罗大众眼前,为广大摄影家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创作条件。1979年4月中国摄影学会广东分会(即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复会,广东摄影创作也随之进入空前繁荣阶段,纪实报道、社会生活、人物人像、民俗风情、风光风景、静物小品、创意技巧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佳作频出,大量作品在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国际摄影展览等大型展赛中获奖入选,整体摄影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位置。众所周知的经典之作如何煌友《蛇口开山炮》、安哥《大龄婚礼》、张新民《深圳8.10股潮》、周顺斌《升》、朱穗风《人》等等。

该时期的广东摄影秉承着岭南文化开放包容的特性,除了植根传统的沙龙摄影,在滚滚向前的时代大背景中,受国外现代主义文化和国内现代摄影思潮影响,广东摄影人敢为人先,掀起了规模巨大的纪实摄影热潮,用影像讲述了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记录了时代变迁历程中的社会发展概貌和与人民息息相关的事件。



何煌友《蛇口开山炮》1979年


林孙杏《送蚕茧》1979年


曾越《新炊间黄粱》1981年


刘定锐《志行风格代代传》1983年


安哥《大龄婚礼》1983年


蔡俊荣《煤油灯下新一代》1983年


杨对荣《冬瓜比我高》1983年


钟国华《驻深武警边防七支队的官兵们在铺设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电缆》1984年


周顺斌《升》1984年


王红《突击队员实兵演练后的合影》1986年  


黄旌整《迎》1986年


朱穗风《人》1987年


周晓辉《上班时的交通 》1988年


江式高《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


张新民《深圳8.10股潮 》1992年


叶健强《“奶爸”一族》1993年


喻季涛《吟诗三峡》1993年


曹红《渴望再就业》1995年


宋布军《广州岑村驾驶员培训中心》1997年  


谢墨《暗香》1997年


赵青《欢送解放军进驻香港》1997年


李伟坤《洪水中的安全岛》1998年


严志刚《繁忙的街头》1998年


李洁军《江西九江江洲岛抗洪父子》1998年


王景春《大海中的一条船》1999年


张超《郑成功》


郑康铨《醉龙》


刘炽棠《小档也做大广告》


冯大广《胶林早晨》


蔡希仁《高空绝技》


何廉《金色的童年》






2000-2020



多元·高峰


跨入21世纪,承前启后的广东摄影经历了发展理念的改革转型:自2006年梅州会议始全面倡导多元发展,不断推陈出新;2016年第十届主席团进一步提出“融合跨界创新”的发展理念;2020年第十届二次理事会强调“促广东摄影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目标导向……从摄影大省到建设摄影强省,从摄影高原迈向摄影高峰,广东始终紧扣时代的脉搏,贴近人民的生活,引领各个摄影门类百花齐放,逐渐形成形式丰富多元、内容思想深刻的岭南摄影格局,打造了一支坚守艺术理想、磨砺品性修养、追求德艺双馨的摄影粤军,推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广东摄影发展到今天,与历届主席团的携手推进、每一个广东摄影人的奋发作为休戚与共。从第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至今,广东共有37人(48人次)荣得这一在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的殊荣,他们无不是摄影界最能代表广东特色、岭南风格,具有时代印记和实践精神的学习榜样和领军人物。回望历史,礼敬经典,借此激励广东摄影人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自觉担负起非同寻常的历史使命,为时代写真、为人民留影,继续谱写广东摄影的光荣与梦想!






杨耀桐《佛山公交话今昔》1982年-2019年


简庆福《英雄》2002年


陈安《欢乐一刻》2006年


李楚益《透心凉》2006年


吴晓鹏《过河》2009年


郭小宁《龙的传人》2017年


谢琳《我为陈仲濠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2020年


胡培烈《风雨过后见彩虹》


林晶华《风景系列一》


钟荣健《告别战友赴边疆》


陈碧信《广州新城市中轴线》


黄小安《国立中山大学旧址建筑》


郑迅《好一个冼东妹》


廖宁《吉祥》


张伟清《“千年老二”一瞬之憾》


覃明章《狙击手》


张海儿《利比里亚•蒙罗维亚》


马国彤《美珑美利刀-胡萝卜篇》


邓大端《牧羊人》


沈玲《南海战巡》


范华《时尚》


全燕荣《万峰林暮色》


秦军校《喜宴大棚内的乡村“迪士高”》


严亮《神舟落地 沐浴霞光》


颜长江《夜间动物园》


杨延康《站立山顶的僧人》


胡黎明《奥迪A5》


罗旭《步履轻盈》


蔡焕松《潮汕节庆》


陈俊生《龙腾南天木棉红》


 姚广滨《高原母爱》


胡国庆《足下生辉》


陈锦波《胡杨魂》


黄楚中《古老盐场》


吴连城《快乐生活》


李志良《东莞制造.飞人》


任丰《空》


沙军《暖光》


郭敬文《盛世華章》


孙成毅《珠峰与洛子峰》


唐卫东《牧歌》


梁力昌《新时代•新广州》


许培武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汤东涛《视》


马卡《大埕拉网》


王琛《亚洲帕崂世界遗产地》





陈富《春夏秋冬》





唐小平《连锁酒店形象广告》



此次梳理与呈现

既是一种怀念

更是一种展望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所见

更是个体与时代的共生

传达的是一种强烈的史诗性艺术现象



微信编辑 | 曹景荣 实习生 陈慧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