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
语音播报

7月26日晚,广州海珠区发布《广州市海珠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简称《纲要》)。海珠“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可以概括为“一定位、双引擎、三平台、四目标”。

“一定位”指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

“双引擎”指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

“三平台”指“一区一谷一圈”(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

“四目标”指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


紧扣“十四五”及2035年目标,《纲要》谋划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和举措,包括:

全力建设“一区一谷一圈”,打造数字生态城。结合广州市“一核引领”“两极带动”“三港辐射”“多点支撑”产业功能布局、海珠区产业规划和城区功能提升等需求,构建“一区一谷一圈”发展布局。


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构建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发挥海珠区内中山大学、琶洲实验室、大院大所等科研资源以及人才集聚优势,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不断提升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水平。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建设海珠现代化经济体系。锚定数字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等支柱产业,前瞻布局类脑智能、区块链、纳米科技等未来产业,建设具有海珠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挖内需潜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畅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全力推动“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


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致力高质量协同发展。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以更高定位推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不断增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引擎功能,力争在制度衔接、产业和科创合作、社会民生融合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着力品质提升,推动综合城区功能新突破。把全周期理念贯穿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全面推进城市更新3年计划、5年方案、10年规划目标任务,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发展方式,坚持产城联动发展模式,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城区典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海珠样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广州南肺海珠湿地的优势,高标准建设海珠碧道,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新优势。

讲好海珠故事,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充分发扬海珠人文底蕴深厚、文化元素集聚的优势,凸显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生态文化、创新文化等文化内涵,强化六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名片影响力(“文旅名片”广州塔、“商贸名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生态名片”海珠湿地、“创新名片”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教育名片”中山大学、“艺术名片”十香园),提高城区文化软实力。


推进治理现代化,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法制员作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让更多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公平享受治理成果。

坚持共享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人口结构和就业质量,大力推动健康海珠建设,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完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多层次住房保障工作,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充满安全感城区。把安全发展贯穿城区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聚焦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建设韧性城区、强化本质安全,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文/图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海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