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税收老物件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语音播报

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线,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这些是近日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引人关注的展品。其中,来自广东税务部门的税收“老物件”——“92式”税帽、臂章、肩章和胸章,生动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税收印记,背后那一段段鲜活的故事,蕴含着新中国税收发展的变革历程,诉说着一代代税务人兴税强国的使命担当。

褪色的税帽,永葆本色的税务人

来到党史展览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建立”章节的展柜面前,一顶硕大的税帽让人不由注目。仔细一看,黄色的税帽上有些许黑色的斑纹,来自江门市税务局的税务干部梁辉华一眼看出端倪:“那是发霉的斑点。”

在1990年的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纳税服务”的概念首次被提出,要求把征管过程看成是为纳税人服务的过程,既要严格依法征、管、查,也要热心为纳税人服务,搞好支、帮、促。自1992年开始每年举办的全国税收宣传月,就是做好纳税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时开展税收宣传工作,我们常常拿着资料进市场、下企业、进车间,在这种情况下,日晒雨淋当然是少不了的。久而久之,税帽自然也褪色变旧了。”他说道。

1992年到2021年,梁辉华从当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如今的老年大叔。30年的时间,他见证了税收宣传从走街串巷、广场摆摊、沿街广播,到如今创意视频、办税开放体验、纳税人“云课堂”等多样形式的变化。“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可能少了,但为民服务的初心不会改变。”他说道。

从手臂的盾,到心中的盾

在展台里,一枚标有“广东国税 汕头-0073”序号的臂章来自汕头市潮南区税务局的税务干部罗喜庆。得知这枚臂章在党史展览馆展出的消息,罗喜庆激动地聊起了一段往事。

1991年,汕头迎来了特区建立以来的第二次扩围,当时汕头已逐步形成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外向型经济体系,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值约占全区工业产值的七成。罗喜庆正是这一年进入了税务系统,在负责管辖全市外资企业的汕头市税务局涉外税收管理分局,开展税务检查执法工作。

为了便于群众识别与监督,当时检查站、稽查队和集贸市场税务人员的制服上有一枚臂章,式样为布质、墨绿底色、盾形,臂章上方标有银灰色“税务”二字。“税务稽查人员执行检查任务时,必须穿制服戴臂章,体现了税务机关的执法刚性,更加彰显税收工作的公信力。”罗喜庆说道。

1994年国地税分设,涉外税收管理分局划分到国税部门,在党史展馆内展出的这枚臂章正是在此时发放到了罗喜庆的手中。“由于臂章仅限于从事稽查检查的人员佩戴使用,因此每个臂章都要编号登记,比如这枚臂章上的‘广东国税 汕头-0073’,就是当时我在系统内检查队伍的编号。”罗喜庆至今记忆犹新。

随着制服样式的不断改进,臂章也慢慢地退出了制服标志,但维护税法尊严和税收秩序的进程从未止步。如今税务稽查人员有规范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进户执法时出示检查通知书、检查证件来依法开展检查,2019年起新启用的税务检查证增添了二维码,方便纳税人查验持证人的身份信息,更加规范了税务执法行为,也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时髦的肩章,探路先行的改革

展台上靠前的位置,摆放着两枚对称的税务肩章。恩平市税务局的税务干部吴雪梅回忆:“这款肩章有两套,一套是短款,夏季制服使用的,一套是长款,冬季制服使用。夏季那套肩章面料是绒面材质,而冬季那套则是立体车花工艺,20多年过去了,放到现在也是非常潮流的!”

2001年,吴雪梅在原恩平市地方税务局城区管理分局的征收大厅工作:“当时征收大厅里虽然已有电脑,但现金缴税还是常态。我们为纳税人办税之余,常常忙于整理税票等征管资料,下班后还要人工检查、一一对账。”

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税收征管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广东各地税务部门已开始与各大银行联系,探索少收、不收现金的可行性。2000年,广东地方税收征管信息系统3.0版上线,实施了税银库联网,为税费电子化支付提供了技术支撑。2003年,吴雪梅所在的恩平市地方税务局,成为全省地方税务部门第一个全面实现无现金收税的县级局。

虽然吴雪梅如今已不在大厅,但她一直关注着广东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的领先探索:2009年,东莞税务部门率先上线发票在线应用系统,开出全国第一张网络电子发票;2016年上线全国首个国地税共建电子税务局;2017年启用全国首个国地税共建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系统;2018年牵手支付宝升级全国首个区块链发票平台;2020年上线广东税务产业链联平台服务复工复产……

“从‘马路’办税到‘网路’办税,从现金收税到网上缴税,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更加坚定了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税务初心。”吴雪梅动情说道。

文、图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通讯员岳瑞轩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马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