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仁化:老区村传承红色基因的振兴路
语音播报

夏日晴空万里,漫步仁化县乡村,浸润了历史风雨的石塘村古宅古巷,经保护和修缮后,以生机盎然的姿态迎接来客;村口连片200多亩盛开的荷花,把安岗“红色村”装点得分外美丽;恩村的村民茶余饭后,沿红军长征路及古城墙建成的廊道漫步……一幅幅美丽的情景图,记录和见证着革命老村旧貌换新颜的“蜕变”之路。

仁化县是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该县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振兴中,建成一批革命史迹丰富、红色氛围浓厚的美丽乡村,如今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打卡点”。

老区村的“红色印记”

午后的阳光透过天井,斜照在董塘镇安岗村思诒堂的仁化暴动仿真指挥场景中,前来参观的游客怀揣崇敬之心,追忆那段尘封的革命历史。


1925年秋,广州农讲所第三届主任、广东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阮啸仙到仁化指导农民运动,革命种子迅速生根发芽,仁化县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个乡党支部、中共仁化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个乡苏维埃政权在思诒堂诞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陈毅、阮啸仙、蔡卓文等,在这里组织领导了震撼粤湘赣的仁化暴动。

“这里原来是座方形圆角寨堡,现仅存两堵残墙。1928年2月,广东工农革命军北路独立第八团等退守华阳寨。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犯,并挖地道炸毁寨墙,军民因寡不敌众,撤出战斗,一部分进守石塘双峰寨……”在华阳寨保卫战遗址,讲解员领着游客们边走边说。 阳寨保卫战后,1928年3月开始,石塘镇石塘村的中共党员李载基领导当地700多军民在双峰寨展开战斗,由于双峰寨四周有护城河,易守难攻,整个战争持续九个月,最终弹尽粮绝,400多名军民壮烈牺性,被中共广东省委称为“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


战争的硝烟早已退去,但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奉献青春和生命的英雄们不曾被遗忘。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安岗村、双峰寨等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教学点,备受青睐。重温入党誓词、听红色故事等活动,让党员和群众重回那段峥嵘的岁月,感受红色情怀,在奋进中传承红色基因,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留住“红色记忆”焕发新生机

石塘古村翘角峥嵘的古建筑群,与双峰寨雄伟的建筑辉相成映。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该县在完成双峰寨护城河清淤加固及一二期维修的基础上,在双峰寨内建成仁化暴动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同时,合理保护利用石塘古村,抢修了三多仓杂货铺等文物古迹,配套完成了排污设施、健身广场等设施,规定村民按照标准建房,力图使新房与古宅整体格调协调一致。

安岗村被列入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点,突出红色党建引领红色堡垒、红色阵地等工程建设。融入红色元素建成的党员红色教育展馆、党群服务中心,与周围青砖黛瓦的传统民居相映成趣。城口镇恩村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通道和补给地,该村沿国道的住宅,每户人家屋顶都红星闪耀。村中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展陈恩村红色故事、红色书册等,让后人铭记红军革命精神。


如今,该县革命老区村的原始风貌和古韵古风犹在,红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并传承下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古村焕发着新生机,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村庄变得整洁美丽了,红色旅游搞起来了,增收的路子也多了!”看到家门口发生的喜人变化,恩村蒙老伯一脸的幸福。


“红色游+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产业发展好了,老区村民才能稳定增收。安岗村田野大棚里,盛开的百合花、玫瑰花香气扑鼻。笔者了解到,驻村工作队先后从广州、深圳引进公司,通过“企业+基地+村民”的发展模式,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花卉产业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该县把安岗村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与花卉项目相融合,致力打造集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农科研学产业为一体的新型农旅综合体。


石塘村多次成为南粤古驿道大赛的承办地,带动了石塘红色旅游及堆花米酒产业的发展。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中,石塘双峰寨吸引了各地的党员干部及游客前来参观瞻仰学习。在学习之余,石塘古村风韵、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及石塘月姐歌、宫廷酱萝卜等,让游客驻足流连,擦亮了石塘村“看古建筑、听红色故事、品堆花米酒、赏月姐歌”红色文化游品牌。


海拔高达800米的长江镇凌溪村,是中共五岭地委领导粤赣湘28个县革命武装斗争的所在地。这里传承着千年土法造纸工艺,生产的长江玉扣纸,有“长江纸贵有胜洛阳”的美誉。为此,规划了凌溪村“探秘竹海+红色游”体验路线,并推出“玉扣纸”“竹制品”为主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


如今,该县把石塘村、安岗村、恩村等红色村与丹霞山、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城口历史文化名村、石塘双峰寨等景点串联推出红色游线路,其中红军长征历史文化游径、环丹红色文化游路线、红色教育研学线路等,入选省级、市级旅游线路,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政育人作用。越来越多的老区村民返乡创业,经营起民宿客栈、农家乐等,特色农产品、红色文创产品成为手信走向全省、全国,村民们的腰包“鼓”了。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瑜 通讯员:谭玉玲、肖晓珍

图/龙全明、邱其聪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