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记“疫”| 第十天:精细“捞针”
语音播报

“大声公”(大喇叭)又上岗了!

“现在是防疫的关键时期,请各位住户或租户到楼下来进行核酸检测。”5月30日,在荔湾中南街,社工陆嘉欣拿着“大声公”,穿梭在巷道之间奔走喊话。

同一时间,在大塘街龙腾社区,社工潘伟兴穿着一次性雨衣,骑在电动车上兜兜转转,放在车头的“大声公”不断重复。

“大声公”嗌你做核酸!

分级分类防控,搭建了“防火墙”。紧接着,就要大筛查,于茫茫人海之中把潜藏的风险“打捞”出来!从5月30日至6月1日,海珠、越秀将对全区户籍人口、来穗人员分街道分社区就地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的重点区域,也启动了大筛查。

共计5个区48个街道!

“此次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同广州实施的分级分类防控目标一致,都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重点区域的大隔离、大筛查,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切断感染链条。”5月30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媒体访谈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表示。

大筛查,离不得大魄力。动辄对全区全员进行免费核酸检测,涉及群众达百万计。其背后需要调配大量的人力、物力乃至财力。没有不计成本、坚决“大海捞针”的魄力,绝对不行。

大筛查,更需要细功夫。如此规模的核酸检测,考验“绣花”功夫,考验组织动员能力,考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正如5月30日广州市领导在荔湾区、海珠区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所强调的——要充分考虑天气炎热、刮风下雨、排队时长和老人小孩等各方面因素,强化现场服务引导和人流管控,采取分时分段分片等方法高效有序开展,力求等待时间更短一点、人员距离更远一点、个人防护更好一点。



“我公婆抱着宝宝去做检测,全过程不到十分钟!”5月30日下午,家住海珠区海幢街的刘女士向记者点赞,海幢街采取统一派发预约卡模式,实行分段预约,分批检测,大大减少了轮候时间。

在越秀区,学校教室、操场被布置成核酸检测点。“学生专场”让孩子们无须到街道上排队,在校内即可检测。

在海珠区的中海名都小区,有一条特别检测通道,优先老人、小孩检测。在荔湾区西关大屋社区的核酸采样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专门设置了人工登记通道,不让老年人“掉队”。

“这点苦不算啥!”为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身穿厚厚的防护服,一步步爬上居民楼,挨家挨户为行动不便者进行核酸采样。由于荔湾区中南街道、海南和海中社区多为老旧小区,不少楼梯楼有八九层高。

……

疾风知劲草。从预约卡模式到“学生专场”,从人工登记通道到入户检测,基层治理的精细“针脚”展露无遗。

5月29日,广州新增境内无症状感染者12例。5月30日,广州有14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把潜在感染者早早筛出、提前“锁定”,说明“大海捞针”收到了成效,为遏制疫情扩散争取了宝贵时间。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