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上的“夫妻档”,闪烁的温暖星光
语音播报
夜色渐浓,在结束了一天的抗疫工作后,段文青回到了位于隔离区旁的住地房间,身体一软躺在了床上。在短暂的休憩后,她掏出手机,分别与女儿和丈夫进行视频聊天。望着视频里女儿胖嘟嘟的脸庞,段文青开心地笑了起来。对于她来说,这是一天中最轻松惬意的时光。来自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是她十多天来在抗疫一线“战场”上出色完成各项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源泉。


夫妻俩身穿防护服奋战在不同的“战区”。


战“疫”CP,

与丈夫一起以不同身份奋战抗疫一线


段文青是荔湾法院家事少年庭的一名法官助理,她的丈夫是一名医务人员。从6月3日起,她开始以志愿者的身份进驻荔湾区白鹤洞街的鹤园小区参与到抗疫工作中。


进入社区工作以来,段文青每天需要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每次配送时,他们把物资提前放到楼下,由楼长通知居民下楼领取,有时他们也要协助上门对居家隔离的住户进行核酸检测,做好扫码登记和资料录入等工作。而段文青的丈夫则是根据医院的安排前往不同的街道、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夫妻俩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抗疫“战场”上持续发光发热,携手前行。



与丈夫不同的是,这是段文青第一次参与一线抗疫工作,也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穿上防护服后的感觉——“真的太辛苦了,感觉每个毛孔都有汗珠在渗出来一样,光是站着不动都会不停流汗。”段文青说。


驻地支援,

基层人员的努力和居民的理解感受最深


参加抗疫一线的人员在每天的工作中都需要全程穿着防护服,在进入鹤园小区前,段文青和其他志愿者都要提前更换上防护服,到位于小区旁的一所学校的足球场上集合,进行清点人数、安排分组和明确任务。除了给居民送生活物资,他们还会与医护人员、民警组成“三人小组”,一起逐家逐户上门了解居民的情况。工作期间不能喝水、吃饭,甚至上洗手间,偶尔遇到人手不足的时候还需要加班加点进行支援,往往只能等早班或晚班结束后才能吃上一口饭,而此时盒饭也早已凉了。


任务结束,已经错过饭点的段文青在为大家准备晚饭。


由于隔离区采取封控管控措施,志愿者们必须驻地生活,不能回家。段文青与其他女队员一起被安排到小区旁的一栋经济型酒店住宿。每天工作结束后,段文青都会在指定的消杀区脱掉防护服,由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全身消毒后才离开工作点。


让段文青最为感到深刻的是,由于采取封控管控措施,网上购物后物流难以进行配送,部分有重症或慢性病的病人难以象往常一样购买到特殊药物,病人和家属容易出现焦虑和不安的心理。每次段文青上门登记时总会细心安慰,并把他们的需求及时告诉居委,由居委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相关渠道进行采购,以尽快送到居民的手上。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工作者的努力与不易,居民的理解与包容,段文青总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更理解“另一半”,

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一名医生


由于这段时间的抗疫经历,让段文青与丈夫之间也多了很多“共同话题”,夫妻俩经常在工作结束后通过微信聊聊彼此当天的工作过程,互相提醒对方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尽管以前也听过丈夫提过抗疫工作有多辛苦,也曾在电视上看到有些医护人员累倒在抗疫现场,但只有当自己亲身体会后,才真正明白到他们有多么的不容易,这也让我对他的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段文青说。


段文青的丈夫陈瀚医生。


就在上月22日,段文青的女儿迎来了6岁生日,一家人本来约好给女儿好好庆祝生日,可是由于丈夫突然接到任务需要参加抗疫工作,女儿的生日计划泡汤了。段文青驻地抗疫后,女儿交由家里长辈照顾。让夫妻俩欣慰的是,虽然女儿年纪还小,但也十分懂事,对于父母亲的工作也很理解。


“我告诉她爸爸妈妈是去参加抗疫工作,爸爸帮别人做检查发现‘病毒怪’,妈妈是去一个重要的地方,帮助那里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段文青看来,父母做什么工作要跟孩子说清楚,让女儿从小知道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父母的辛苦与付出,也更能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家教。


端午节,段文青在隔离服上画上小粽子遥祝女儿节日快乐。


尽管已经在前线奋战了十余天,但每当看到小区居民一家大小团聚的场景,段文青总还是会忍不住想家,这段日子也让她懂得了要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谈到疫情结束后有什么想法,段文青说:“希望能与丈夫一起好好为女儿补过一次生日,也希望将来能亲口跟女儿讲述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此时,她的双眼大大的,亮亮的,闪着星光。她希望,女儿能跟丈夫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


【撰稿 启明】

【编辑 绾霞】

通讯员 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