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流调:高科技助力查找密接者 精准管控降低社会影响
语音播报


613日的海珠区疾控中心,人们已不像几天前那样忙碌,但针对这轮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仍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它能及时筛查出病例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并进行管控,对及时切断病毒传播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一轮广州的疫情防控工作,在荔湾(芳村)以外的地区,通常只采用封闭病例所住的几栋楼、封控有病例小区的方式进行管控,减少了疫情对大多数居民生活、工作的影响。这样的精准管控背后,其实都有严格的科学标准及依据。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警方与流调工作者的紧密协同,人脸识别、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这轮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队员们进行现场采样

必须第一时间马上介入 

海珠区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肖青告诉记者,目前海珠一共有8个病例,病例的流调是根据病例的住所、活动场所、发病前14天的行动轨迹、病例密接者等去调查的。

肖青介绍:“针对病例的流调,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分一秒都不能等,这样的流调存在比较高的风险,因为首次流调通常持续时间会很长,需要穿防护服待在病例家里,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情况,我们有一个病例是晚上知道的,就连夜做流调;再比如海珠区的第一个病例在南洲名苑,属于荔湾病例的密接。我们也是凌晨接到通知就立即赶去现场。大家还在睡梦中时,我们就已经把楼封控管理起来,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把病毒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肖青介绍,流调其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海珠区疾控中心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我们中心的领导会亲自带着我们一起去。经历了去年的疫情,我们也培养了一批比较精干的流调队伍,现在流调队员一共有三四十个人,其中骨干有10个左右,最精干的有五六人。

队员们进行现场消杀

与病例进行访问之后,流调队员们还要进行现场采样,包括病家各个地方的样本,甚至污水管都需要仔细采样验核酸,最后,还要进行仔仔细细地终末消毒。

肖青表示,在疾控内部,病例的密接和次密接都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必须经过专家们小组讨论产生共识才能判断,之后,疾控就会第一时间通知社区三人小组,将这些人管控起来。“次密接是去年比较后期才出现的提法,这次为何要把次密接者也马上管控起来,是因为病毒的传播能力较强,潜伏期相对比较短。”肖青说。

判定封闭封控区域有科学指引

       这次疫情除荔湾(芳村)外,不少出现病例的区域往往封闭的都是几幢楼甚至是单栋楼。肖青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如今流调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有科学指引,不是想封哪里就封哪里。

肖青介绍:“我们会对患者的活动场所尤其是住所的环境进行采样,包括污水道采样,从而判断污染扩散的范围,结合病例情况、人员流动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等去评估要封控多大的区域。在评估结果没出来之前,我们会先把重点区域封控起来。比如之前南洲名苑只有三栋楼是封闭区,小区属于封控区,周围是重点地区,这些都是根据风险大小去评估决定的,我们的团队会做评估,省市的疾控团队也会帮助我们来做评估。再比如,海珠区的第一个病例曾经去过家附近的某家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疾控并没有把整个医院全程封闭起来,而是通过迅速查监控,以及在那里83份环境样本,明确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后,判断风险高低后采取后续措施。这一切,背后都是跟着科学指标走的。

流调队员们

肖青说,这样的精准防控可以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疫情带来的社会影响,让大多数人的工作、学习、生活能较为正常地进行。而为了快速有效地切断疫情传播链,这次疫情流调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对密接的流调,一个病例往往能带出不少密接者,对每个密接者,队员们都要去流调,了解这些人、这些天都做了什么,去了哪里,和哪些人接触,再找出次密接者。

“工作量非常大。为了防疫需要,我们第一时间知道某人是密接或有可能是密接时,会让社区三人小组先去管控,之后详细做完他的流调,再判断他是否还有关联的密接,即密接的密接肖青说。

流调过程中,病例去过的场所,队员们每个都会去。密接去过的场所,队员们也会去。这样一层层推下去的。队员们的忙碌可想而知,“我们十几个现场处置的队伍一直没停,轮番出去做。一部车每天要辗转五六个地方,我们有七八个司机,司机都说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

 监控和消费记录是关键线索

    肖青介绍,流调过程中,他们会第一时间将病例、密接者的手机消费记录拷贝下来。这些消费记录成为他们“破案”的重要线索,“光靠病例自己回忆过去14天的经历,通常都有记不清的地方,而手机上的消费记录,公交卡的刷卡记录等,就是病例行踪的最好佐证。

肖青说,目前公安有一个民警驻点在海珠疾控协助流调,“有一些消费记录只有流水账号,没有店铺或法人的名称,我们就需要公安去支付宝、微信的系统层层去查。”

查看视频监控,同样是关键线索,“比如某个病例去过小吃店,店内部没有监控,就没办法判断这个人在小吃店内的活动,与哪些人接触。这要查店里待过哪些顾客,就需要公安来帮忙配合。他们会看店附近的监控,判断有多少人进入了店内,包括他们的面部信息,都可能可以人脸识别出来。有时,当我们从现场拷下来的视频清晰度不够,或者需要确定某个人是谁,我们也会依靠公安的刑侦手段,让他们去识别。从而判断此人属不属于密接。

队员们进行样本的检验

“现在高科技手段很多,以前,如果有些人如果不说真话,或者把谎说得很完美,我们是很难判断的。在流调过程中,对象最容易说谎是因为家庭伦理上的事,他们觉得一旦说了,家里就会有大风波,因此调查这些事,就需要公安去查证据。”肖青说。

不少二孩妈妈坚守在流调一线

在肖青眼中,流调工作非常辛苦,现场流调,队员们要在一直高温下穿着防护服,流调、采样、终末消毒,都是一个流调团队去做。工作的时间也是不分昼夜,随时出动。

“我们的队员可能回来只挨一下床,就要起床继续干活。大家的身体是很疲劳的。”肖青言辞恳切地说,“队员们家里的压力都很大,有三四个流调队员都是二胎妈妈,疫情一来,都停课在家,爱人也要工作,作为疾控中心,我们也想关心爱护他们,但能做到的确实还不够。”

“我们最怕的是流调对象不信任或者骂我们。”肖青说,除了现场流调,队员们平常进行电话流调也非常多,但一开始队员们打电话给别人,询问各种详细的经历,常常会被认为是诈骗,这一度让电话流调工作很难开展,为此,中心赶紧办理了电信名片。打电话之后,手机会显示是海珠区疾控来给你们致电,“现在,我们的流调队员们都已经是拉家常的高手了。”

队员们进行现场消杀

尽管工作辛苦,但流调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样让肖青感到欣慰。“海珠的8个病例中,有4个是已集中隔离的密接者转阳的。如果不是流调队员快速排查出这些密接者,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肖青说。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