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叫什么?何镜堂院士“心水”海琴桥
语音播报



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目前已经接近完工,曲梁斜拱的造型,宛如粤剧水袖在珠江面上翩然起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广州从此又多了一个视觉感极强的新地标。

由中国建筑设计界翘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亲手打造,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不只为交通,还是一座人文之桥,将成为广州人生活和记忆的一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


设计意念考心思:

珠江上看与被看皆宜的新景点

何镜堂院士为这个地标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结合“人行”这一独特功能,他想到了以曲线形态融入两岸现有步行系统。何镜堂希望,人行桥要安全、可靠和经济的同时,更要充分尊重广州新中轴线的空间秩序。

“人行桥的桥型结构采取曲梁斜拱组合桥,跨度为198米,全长488米,宽度为15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何镜堂说,珠江人行桥位于广州塔西侧的珠江上,延伸的路径串联沿线重要景点、设施,编织形成活力效应互相叠加的滨水热点网络。

何镜堂认为,人行桥横跨珠江,是珠江上看与被看皆宜的新景点。“人行桥以开放姿态环抱城市中轴,桥面行走时步移景异、近中远景,层次丰富,形成朝向珠江核心景区的最佳环视观景面。”何镜堂说,人行桥桥身曲线简洁柔美,与浪漫的滨水环境及海心沙主题契合。同时,轻盈通透的体量,既能够避免对珠江视线通廊的遮挡,又与都市天际线和谐相融,划出一道珠江上的最美曲线。

岭南元素展风情:

“琴鸣绢舞、岭南花舟”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人行桥不仅是解决了交通问题,更是一座珠江水上的诠释广州历史文化之美的人文之桥。”在何镜堂的设计中,他将人行桥的造型融入了岭南地域文化的元素,以“琴鸣绢舞、岭南花舟”作为人行桥设计的主线。

人行桥的平面提取了粤曲水袖的形态特征,优美再现粤曲的神韵;桥拱融入了岭南古琴的造型元素,桥上的拉索就好像古琴上的琴弦;桥面景观以岭南花舟为主题,花开满桥,共同打造极具岭南特色的花城新花桥。

何镜堂说,岭南文化的水袖、花市、古琴交融在一起,整体与中轴线景观也融为一体,在新时代中再现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

功能实用相兼具:

快慢皆宜动静结合功能多多

“安全,方便,舒适,文化,人行桥将增强人们的交流往来,延续花城广场城市客厅的空间活力,描绘新时代语境下的珠江上河图。”为此,何镜堂在设计人行桥时,兼顾珠江两岸、海心沙、二沙岛景区设施等多向人流,设置多条引桥。桥面分为东西两幅,东侧为主要的休闲观景区,桥面设置观景平台、休闲坐阶,结合易维护的轻质绿化,构建容纳休闲漫步、无障碍通行、促膝交流、旅游观光、甚至小型表演等多种活动的复合场所。西侧则为快速通行区,可满足快速通过、跑步运动、自行车推行等多种交通需求。

另外,考虑到广州的炎热、多雨的天气,桥上沿步道设置有连续的遮阳雨篷,营造人性化行走体验,可实现全天候、风雨无阻的舒适通行。桥面还采用无障碍坡道、地面防滑处理,倒圆角防撞设计等人性化的措施。

院士心中的桥:

桥的名字要要体现广州文化特点

“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体现着广州的鲜明特色,是广州地标的新名片,即能促进广州两岸商业、经济的交流,又是步行休闲,处处可以看到美好景色的场所,更是体现了广州千年古城文化底蕴的城市形象和地位。”关于人行桥的名字,何镜堂也有自己的“心水”。

“人行桥将珠江南北两岸连接起来,桥的名字要体现了地域特点,也要体现广州文化特点。”何镜堂说,“希望人行桥的名字听起来浪漫,有活力,让大众接受。”“人行桥可以叫‘海琴桥’,它外形像一把古琴,而且珠江上有海珠桥,海印桥,一脉相承。”

目前,

跨珠江人行桥征名活动正在进行中

点击下图,即刻参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韵桦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韵桦、全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