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石一传承” 花艺暨砚文化艺术展将在佛山市文化馆展出
语音播报

 砚,对于现代的青少年,或多或少有些陌生。而对于古时候的读书人,砚台是个必备的日用品。

墨石作品


砚文化,指的就是由砚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有制砚,用砚,赏砚,玩砚等等,再延伸到砚拓,砚滴,砚屏等等,再住后衍生出砚铭,砚诗,砚画等等。再有的就是因为砚的共同爱好,形成关于藏砚的书房叫“砚斋”,研究团体叫“砚社”,以赏砚为目的集会叫“砚雅集”,以砚为主体的展览叫“砚展”。

砚文化艺术,古时侯的砚,也有艺术性,虽然是以实用为主,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使用过程中,人们不断的追求美观,并附于砚台的思想性,也就渐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砚作为使用工具的功能慢慢在褪化,但是砚的观赏和艺术功能是在不断提升的。尤其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组成部分,砚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功能还在进一步加强。党十九大中提出的文化自信,就包括以砚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自信。

墨石作品


本次展出的作品,也是紧紧围绕宣传文化自信为目的,通过砚文化艺术的形式向大家展现。


砚的展览分为五章:


第一章:砚的历史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砚的历史是世界各地文明中独有的。随着文明的进步,砚台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从实用到观赏,功能的变化也影响到材料和造型。从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研磨器起,到现在以纯粹意义上的观赏砚,中间的过程看似复杂,其实质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文化,而且是不断传承的文化。

墨石作品



第二章:砚的形式;

砚的形式多样化,材质上分:有石砚,有陶砚,澄泥砚,漆砚,木砚,甚至有金属的铜砚,铁砚,以及玉砚,贝壳砚……

形式上分:秦汉研有圆饼,平板,晋唐辟雍有平足,三足,多足,还有风字砚。宋明更多了,琴式,抄手式,马蹄式……

墨石作品



第三章:砚的文化

文化的定义比较广泛,就砚而言,有生产、生活中与砚相关的行为习惯。更多的是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尤其是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符号,承载的民族精神。通过砚的形式,往往能够窥得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大度开放的唐风字砚;刚毅内敛的宋抄手砚,粗犷奔放的明大龙……砚文化又以铭文砚最有文化代表性,砚的形是骨肉,铭文就是灵魂。文人墨客可以通过铭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墨石书画作品



第四章:砚的艺术

砚的艺术,从它旦生的那刻起,就一直存在,只是在近代更加凸现。主要是功能的转变,欣赏和把玩的倾向越重,对砚的艺术追求越高,现在的很多砚台,从设计开始,就是当一件艺术品来进行创作的。一件好的艺术砚台,不仅要求制砚人有过硬的制砚工艺,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再加好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

墨石书画作品



第五章:万相一泓

(墨石砚语)

歳在丙申,暮春之初,会于吴笠谷先生之斫云楼,师生毕至,亲友咸集,一睹《万相一泓》之真风采。予愚钝,未解“万相一泓”为何意?请教金涛兄长,曰:“一览便知”

白驹过隙,转瞬己是丁酉暮春。予勤读《万相一泓》再三,且蒙恩师教诲,幸有所得:

万相乃大千世界之诸般情状也,“一泓”乃即墨侯(砚)。是故,“万相一泓”之意,乃万相之归一砚也,谓之“砚学”

艺之万相何其之多,非吾所能逐一列举。然予所见之砚,虽只冰山之一隅,矣可见万相之一斑。

砚,古称之为“硏”,仅作硏之器具。然为其玩赏之美观,皆携带之方便,镌之以:或方或圆,或抄手或辟雍……

至唐宋,文化之进步,文人之追求。砚之样,有记载者不下十余型;

砚之材,可考者,亦遍布大江南北,南有端、歙,北有洮河、澄泥……。

又有东瀛文人,于扶桑之地,取当地之材为雨畑,赤间,星云砚。

砚之于古文人,如手机之于今人,不可一日不见“君”,故常有“武者喜剑,文人爱砚”之说。

既为心爱之物,“爱屋及乌”,寄情于斯,自是常情之事,故凡可展其技艺者,无不一试身手,以寄情于砚中。道拾一石,路捡一砖,皆为之砚,为常见之事。

又有喜文之工匠,或受人所托,或因材施宜而制为砚。是故,我等今日所见之古砚,有木匠之木制砚,有陶艺人之陶砚,有制砖者之砖砚。

然,砚之为器,以善研为上,故石之质必亲墨,砚之形必宜用,形可万相,神必归为“一泓”,方可称之为佳砚也。


古之文人墨客之于砚,寄情者

或言志

或抒情

或赞石

前贤以砚相赠,不泛其人,

是故有“东坡砚”“文天祥砚”“黄庭坚砚”……

今之文人墨客之爱砚,不输前贤

美景绘于砚

爱画刻于砚

书法铭于砚

置于书案,藏可高阁,闲暇以供赏玩尔

凡此种种,皆可为万相之归于一泓。以古为师,与师俱进,是为传承。

吾辈之为砚,虽为一匠人,亦可为一艺人。所观者,亦应为宇宙之“万相”,所为者,亦应归之“一泓”,方可成大器,流传于后世。

今之砚,施之于硏者寡,然“砚学”之精髓,古今通矣。

墨石  辛丑初夏于佛山



展览将展出部分花艺作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