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讲述的中国故事 |他用生命写就“可爱的中国”
语音播报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英勇就义。在狱中,他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等近14万字的文著。这些用忠诚和热血书写下来的文字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方志敏的故事,也曾多次读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总书记说:“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微信图片_20210524073546.jpg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方志敏的故事。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方志敏的一生,是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方志敏曾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方志敏的女儿方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至今读起父亲牺牲前的就义诗仍感到震撼,忍不住泪流满面。


方志敏.jpg

方志敏


副本_未命名_自定义px_2020-12-31-0 (3).png

 


今年89岁的方梅是方志敏烈士的女儿。她出生后,父母把她寄养在江西一户老百姓家中。方志敏牺牲时,她才3岁,是看着父亲的照片长大的。这些年,她一直在写一本关于父亲的传记。在收集史料时,她经常被父亲的伟大所感动。方梅说,她至今读起父亲的就义诗仍感到震撼,忍不住泪流满面。“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父亲献身革命的动力,他毕生都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并献出了生命。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他一辈子的精神支柱。”方梅说。


方梅2.jpg

方志敏烈士的女儿方敏


36岁从容就义

“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


方梅表示,父亲在36岁时从容就义。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视死如归,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这是方志敏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中写下的,至今让人们深深感动。


“父亲的共产主义信仰还体现在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方梅说。1933年初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红十军调往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尽管当时部分干部群众有些不理解,方志敏还是坚决把自己一手缔造的部队调往中央苏区,这充分体现了对党的无限忠诚。1934年秋,革命形势十分险恶,中央命令方志敏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领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以策应中央红军主力西征,方志敏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方志敏最后从牢房走出来时,挨个和从铁栅栏里伸出手的难友们告别。难友们含着热泪说:“永别了,方志敏同志。” 方志敏微笑着说:“同志们,永别了,早日出去干革命!” 方梅说,每次想起父亲就义时的场景,就肃然起敬。


第一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祖孙三代30余人多数参加革命


方梅说,1934年,为牵制敌人兵力,为中央红军长征创造条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长征前派出了两支队伍——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红六军团西进。中央给这支队伍的任务是艰巨的:深入敌后建立游击区,开展反日运动,号召民众武装反日,并建立新的苏区。抗日先遣军北上是长征的重要一部分,是长征的序幕。正是这支部队从1934年7月开始,牵制了国民党20多万兵力,为中央红军长征打下了基础。“父亲是长征中第一个牺牲的高级将领,没有这支队伍的贡献,就没有长征的胜利。其实父亲当时可以活命,因为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革命的信念,他决定牺牲自己。”方梅说,在整个革命过程中,方志敏把生死看得很淡。“父亲从参加革命的第一天起,就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


方梅告诉记者,全家祖孙三代共30余人,在父亲思想和行动感召下,很多都参加了革命。方志敏的胞弟方志慧、堂兄方志纯、方远辉、方远杰等都成为革命骨干。方远杰、方志慧、方远辉后来相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方梅家中挂着方志敏在狱中照片.jpg

方梅家中挂着方志敏在狱中照片


“清贫是我们的家风”

一条毛毯传承革命者风骨


方梅说,方志敏曾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等职,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保持着清廉的作风。


有一次,方志敏的婶婶带着方母金香莲走了几十里山路找到方志敏,想让方志敏拿点饷银给母亲做条裤子,再给婶婶们买点粮食和盐巴,因为家里已经无米下锅了。方志敏对婶婶说:“我管的花边(饷银)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都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


方梅家中挂着经过修复后的方志敏和妻子廖敏的合照.jpg

方梅家中挂着经过修复后的方志敏和妻子廖敏的合照


看到自己的母亲,方志敏非常痛心。他兄弟二人都在行军打仗,家里的地没人种,自己却没有一分钱补贴家用。他只好含泪告诉母亲:“我是省苏维埃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有。”


方梅说,父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父亲曾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清贫是我们的家风。”接受采访时,方梅边说边从里屋拿出一条已经发黄的毛毯,这是父亲留下的唯一遗物。这条比她年龄还要大的毛毯早已破旧不堪,不能再盖了,于是方梅把它改成了一件大衣,给当时上小学的孙子穿。现在孙子长大已经穿不了了,方梅还一直细心地保存着,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把它当作传家宝。“这条毛毯是父亲清贫一生的写照,我要让子孙后代们记住并传承,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革命者的风骨。”


方梅告诉记者,母亲在世时就教导她,清贫是家风,无论何时都必须保持艰苦朴素。如今,方梅依然居住在一栋简陋的房子里,一日三餐都非常简单。她每个月的退休金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病等病症的药费占了很大一部分,所有剩下的钱都用在了写书上。她告诉记者,方志敏精神是她最大的精神财富,想当年父亲在狱中,尚能写下《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光辉著作,而自己生活在新时代,吃穿不愁,必须把这种清贫的家风传下去。她经常读父亲的《清贫》《可爱的中国》等作品以自勉,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副本_未命名_自定义px_2020-12-31-0 (1).png


做新时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方志敏同志的精神,首先体现在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方志敏献身革命的内在动力,体现在方志敏对党的无限忠诚上。他用生命和一腔热血兑现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狱中,敌人对方志敏进行劝降,方志敏说,“我们共产党人所信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是宇宙间的真理。为这样的真理献身,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这就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方志敏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他始终牢记着这份初心。


方志敏精神其次体现在他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上。方志敏的名篇《可爱的中国》将对祖国最深沉、最热烈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把祖国视为自己的母亲,当祖国在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下支离破碎时,方志敏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选择了共产主义。方志敏坚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把四万万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地做出努力,甚至不惜流血牺牲。所以,面对死亡,方志敏表现得非常淡定,对死亡没有一丝恐惧。他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自己深爱的祖国。


此外,方志敏精神还体现在他清廉为民、一心为公的价值追求上。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遗作《清贫》,至今令人肃然起敬。正如习近平同志曾说的那样:“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在今天,方志敏同志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依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灯塔”。我们要弘扬方志敏精神,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凝聚更加磅礴的奋进力量,不断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做新时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受访专家/中央党校教授竹立家)



副本_未命名_自定义px_2020-12-31-0 (2).png


温馨提示:

登录新花城客户端“跟着总书记学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学知识,做习题!


01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重温了方志敏同志英勇就义前的豪迈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句话出自方志敏的作品

A. 《狱中纪实》
B. 《清贫》
C. 《我们临死以前的话》
D. 《可爱的中国》


0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

A. “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七七”事变


yw220210524b1.jpg


指导: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广州日报
协办: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策划:杨清蒲、周成华、林明
执行:赵东方、余靖
内容统筹:王菁、张毓、汤新颖、王晨阳、徐梅花
设计统筹:王晨阳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肖欢欢

海报:谭慧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