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边抗癌边灌录5张唱片的她说:“抗癌,重视它≠总想着它”
语音播报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得了癌,抗癌最关键。在患癌21年、8年的刘女士、于女士看来,抗癌,要重视它,但并不等于总想着它,做好治疗的同时让自己忙碌起来,反而重生有希望。

抗癌21年的刘女士

边抗癌边灌录5张唱片

刘女士今年81岁了,面容细腻而有光泽,唇不涂而红润,中气十足,不时笑声朗朗,根本不可想象她已经抗癌21年了。

“即将60岁,想着退休后周游,就细细检查身体,结果查出左侧乳腺癌!”刘女士说,当时一听就傻了,心里有个声音在轰隆隆地响:“难道就这么完啦?!”

她一直特别感谢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名家廖宁教授,尽快帮她确诊,又在她不想化疗时耐心说服,支撑她度过了半年很难受的6次化疗,“她说,你看,拔了针你就回家能吃饭了,没问题的”,刘女士回忆,抗癌的信心一点一点建立起来了。隔半年、隔一年,到如今她已经只需要每年体检时特别CT检查一下乳腺了。

21年抗癌过程,就这样被刘女士说得轻描淡写,其实她是癌友里复发风险高的——她的两位表妹也罹患乳腺癌,才两三年间先后去世了。很多病友得癌后想不开,悲观不已,有人被吓死,有人千方百计找偏方,刘女士只认准医生的建议:重视规范治疗,放松心情,不能老想着病。

退休前,刘女士是广东省女高音歌唱家,她找到了分散自己注意力的好办法——她坚持练唱,从2005年身体恢复后,陆续灌录了《晚霞》系列5张唱片,过足歌瘾;发挥特长,组织了省二中医院粉红丝带等两个艺术团,每团成员有五六十人,集体抗癌,互予信心。

无复发的21年仿佛一晃而逝,就在不久前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刘女士还在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理事单位中科健康的肿瘤防治科普教育活动上获颁“抗癌明星”,她乐呵呵地上台领奖,分享康复心得,传递健康正能量。

重视治疗又不苦于治疗,才能放松

与刘女士相比,60多岁的于女士抗癌之路艰难得多。2013年,在一次体检中她被查出患了膀胱癌,2015年、2017年两度复发。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了很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于女士本身是心理科医生,在调整心态,化解负面情绪上确实不算困难。但其实,除了要做膀胱镜,化疗灌注药物治疗外,更折磨人的是频繁的膀胱镜监测,“每三个月做一次,今年才开始降低频率为每半年做一次,非常痛苦”,于女士说。

她慢慢习惯着,两次住院全身麻醉做膀胱镜后,了解到其实在门诊局麻做也是可以的,她果断地开始了举重若轻的门诊抗癌路,如今她认为,正是这种重视治疗却不苦于治疗的转变,让自己越来越放松。

每每与旧同事见面,大家都不相信她是癌症病人,大呼她连外形都没什么变化,看着比一般人都健康。

跟刘女士一样,于女士一直没让自己闲下来。她关注“健康中国2030”规划明确将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倡导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将重心从治疗转变为预防,于是积极牵线搭桥,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参加公益健康捐赠活动,活动量接近1000人份。收获“爱心公益大使”称号的她,最开心的还是自己为传递科学防癌理念尽到了一份心与力。

现身说法:抗癌饮食没有那么多忌口

在刘女士、于女士这样抗癌成功者看来,抗癌,重视它≠总想着它,一些原则值得更多人知道。

首先,体检非常重要,定期体检,能及时发现早癌,才能赢得及早治疗的先机。

其次,调整心态与情绪,不能让自己陷于悲观、消极、恐惧里,只有减少负面情绪,才能坚定信心,身心配合抗癌。

第三,抗癌饮食没有那么多忌口,身体出了问题,更要注意营养均衡。其实医生只要求不吃油炸的、焦糊的、辛辣刺激的食物而已,尤其不能听信“抗癌要吃素”“发物不能吃”,没有充足的营养支撑,不仅治疗效果不好,还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跟癌作斗争的“本钱”都没有了。

“癌友”本身免疫力、抵抗力差,又多是老人,特别容易感冒、咳嗽,建议针对性加强提升免疫力的辅助保健。

第四,适当运动。不能一病就躺倒,选择适合年龄与身体状况的、不过于激烈的运动,甚至散散步、唱唱歌,都是极好的帮助。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胡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