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一季度深市公司净利润增长87.1%
语音播报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5日电 据“深交所”微信号消息,5日,深交所发布深市上市公司2020年报实证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深市公司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业绩逐季回升,全年净利润增幅高达38.6%。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87.1%,剔除基数影响,两年平均增长18.6%,持续向好的趋势更明显、动力更强劲。

报告称,2020年以来,深市新增上市公司231家,公司数量增至2423家,总市值达35.2万亿元,上市公司群体持续壮大,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明显。

营业总收入稳步提高,盈利实现大幅增长

报告指出,2020年深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1%;非金融类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2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六成公司收入正增长,近四成公司收入连续三年正增长。此外,受益于海外需求的回升以及结构的优化,深市公司2020年海外收入同比上升12.3%。

全年实现净利润8678.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656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6%和30.6%。其中,六成公司利润正增长,近四成公司利润增长30%以上,436家公司翻番式增长。生物医药行业在利润增长中贡献最大,受疫情影响境内外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一倍,利润率明显改善。此外,受基建回暖、固定资产投资复苏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等中上游行业净利润增幅同样较大。

2020年深市公司总体业绩情况。注: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次数等均剔除金融行业。来源“深交所”微信号

深市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提升,运营状况也恢复常态。2020年深市非金融类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8.2%,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58.9%和0.6次,与上年基本持平,销售净利率为6%,较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推动深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大幅上升。此外,2020年深市非金融类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5.9%,整体状况稳定。

业绩逐季改善,稳增长局面良好

报告介绍,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深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8.1%和24.9%。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提速,公司业绩开始快速修复,二、三、四季度营业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5%、13.5%和14.8%,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9.4%、26.4%和275.7%,增幅逐季扩大。其中,营业总收入在二季度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净利润在三季度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深市公司单季增长情况。注: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现金流出等均剔除金融行业。第四季度净利润增幅较大是由于上年基数过低。来源“深交所”微信号

相较境外公司而言,深市公司业绩恢复速度较快。2020年上半年,境外主要经济体指数成份股公司净利润同比普遍下滑50%以上。下半年开始恢复,三季度净利润降幅收窄,四季度多数实现正增长,但全年净利润大部分仍然下滑30%以上。

从融资和投资的角度来看,2020年深市非金融类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17.6%,增速较2019年大幅提高,四个季度增速均在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同比增长16%,四个季度增速分别为1.3%、11.3%、33.7%和16.4%。经过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六个季度较为低速增长之后,2020年二季度重回10%以上的增长区间,三季度增速创2015年一季度以来单季最高。

主板蓝筹稳健有韧性,创业板创新驱动高增长

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深交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先后平稳落地,形成以主板、创业板为主体的市场格局,结构更简洁、特色更鲜明、定位更清晰。

两板合并后,深市主板公司超过1470家,总市值超过23万亿,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配套健全,聚焦支持相对成熟的企业融资发展、做优做强。2020年,主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8万亿元,净利润740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和37.9%。其中,万科、潍柴动力、格力电器、比亚迪等18家公司收入超千亿;海康威视等15家公司利润超百亿。一批主板公司成长为优质蓝筹和细分行业冠军,发挥着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经过十余年发展,创业板已成长为创新创业企业集聚地,超过九成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超过六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创业板公司拥有与主业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11万余项,近六成公司实现进口替代,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成绩背后,是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2020年的研发金额同比增长12.8%,18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46家超过20%。在创新驱动下,发展动能得到充分释放,2020年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3%,创2010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60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149家公司翻番。

国企民企均衡发展,龙头公司引领增长

报告称,2020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开局之年,深市国企积极响应,取得了优异成绩。深市国企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1万亿元,净利润374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31.4%。通过战略性并购、产业整合等,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如一汽轿车置出亏损业务并收购一汽解放,由乘用车业务向商用车业务转型;中航西飞通过资产置换剥离非主业资产,实现对大中型军民用飞机整机制造资产的专业化整合。

民营企业一直是深市的主力军,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6万亿元,净利润49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44.7%。338家民营企业通过引入战投、控制权变更而优化股权结构,其中,一些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通过现金输血、授信支持、优质资产注入等综合举措,有效扭转了困局。

经过多年培育,深市涌现出一批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企业和新经济标杆企业。2020年深市市值前10%的公司,贡献了近五成营业总收入、近八成净利润,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4%和35.7%,在体量较大的基础上保持增长。

七成行业收入增长,生物医药、电子行业表现亮眼

报告指出,分行业看,深市七成以上行业收入、八成以上行业净利润保持增长,近九成行业实现盈利。

深市代表性行业生物医药、电子表现亮眼,合计贡献了深市整体20%的利润。生物医药及防护用品公司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出口也有大幅增长,净利润增长90.4%。电子行业受益于电子消费品以及云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新兴产业对电子元器件需求的超预期增长,净利润增速为49.3%,较上年增加26.1个百分点。

其他对深市利润贡献较大的行业中,机械设备受益于内外需求增长、国产替代提速、设备更新升级,净利润增长了近3倍,电气设备行业增长了47.7%。深市汽车行业整体业绩表现突出,收入增速达33.6%,净利润增长了2.7倍,利润增长点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其净利润同比增长8倍以上,比亚迪、长安汽车等龙头公司利润拉动作用明显。

受益于工业品价格上涨,深市化工、钢铁、有色等传统上游制造业,利润涨幅较为明显,化工和有色行业扭亏为盈,钢铁行业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建材行业受益于基建投资加码,净利润增长32.6%。

农林牧渔业、公用事业、食品饮料保持稳定增长,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0.2%、31.6%和21.2%。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恢复程度不同,铁路运输、物流业、航运恢复较快,整体实现利润正增长;高速公路、港口等净利润仍有所下滑;航空运输因海外疫情持续蔓延,部分公司出现较大亏损。休闲服务、传媒和商贸等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收入和净利润均显著下降,其中休闲服务和传媒行业仍然整体亏损。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中新经纬客户端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