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收官,品诗词文化,望家国未来
语音播报

2021年,从初春到初夏,《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终于迎来了收官。2020年、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中国“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曾有人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此时此刻,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这句话感触至深。

中国为什么可以?《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用连续十期的探索与发现,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中国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来源于承袭千年的民族精神与血性,更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爱国精神与信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诗人王昌龄用诗句表现出将士守家卫国的热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代诗人陆游即便在梦中,都满怀一腔热忱的报国之心。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古代诗人的思想,与今天国人的精神高度碰撞。

所有傲骨,皆为家国。正是一代代英雄精神的传承,才缔造了今天这个强大、美丽、自信的中国。

诗词有何力量?文化有何魅力?这些疑问,你都能从《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中找到答案。节目中的诗词和文化,不仅见证着英勇豪迈的大国情怀,也能为我们的平凡生活赋能,随着时代发展迸发出全新的生机和力量。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薛金娣,在一针一线中交织出一幅幅精美画卷,留存住国人抗击疫情的感人瞬间;旗袍设计师周立言,致力于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与中国传统丝织品手工技艺的融合,以衣载道传递东方雅致之美。

同时,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在不断扩散到全世界,感染着每个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例如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永华在节目中,表达出对唐诗宋词的喜爱,更分享了李清照的一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以唯美意境的诗词寄托心中的相思。这种充满创意和友好的文化交流,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也诠释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除了传统文化的更新,《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也迎来了新的传播方式:百人齐诵、千里送诗、00后视障女孩登台,都引发了全媒体平台的关注,频频登上热搜。

欧阳修曾在词中写道:“今年花胜去年红”。已经走过六季的《中国诗词大会》,正如中华文化和中国诗词一样,在反复咀嚼中给人惊喜,在上下求索中予人力量,在流金岁月中成为经典。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再一次在诗词的力量中“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芳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