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一碗家乡酱菜面条让中风后厌食的老人胃口大开
语音播报

 

“我真的没想到,老父亲中风后已经两年生活不能自理,现在却能端起碗来自己吃饭”,说起父亲进养老院后的改变,广州的陈先生唏嘘不已。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陈叔于2021年1月底入住南沙养老院。从初入院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健康情况较差,到如今不但恢复了精神,甚至可以自己进食。

而这改善的背后,除了养老院的尽职尽责之外,更重要的是科学的照护计划,和专业的护理操作。



陈叔爱吃的冬菜面条,和家属订购的红枣圆肉枸杞石斛瘦肉汤

用心!护理员变身“客家妹子”

“入院时:上臂围左/右20/20cm、小腿围左/右26/26cm、腰围86cm、体重45kg”、“现在上臂围左/右21/21cm、小腿围左/右28/28cm、腰围89cm、体重48kg”。

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南沙养老院的一份日常健康记录里,发现了这一串数字。这是陈叔入院前后的身体状况。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来,经过三个月的照护,老人家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而这一切,可不是简单的“喂喂饭、陪着散散步”就可以实现的。

据南沙养老院卢永红院长介绍,陈叔于2021年1月底入住,初来养老院时的陈叔精神状态很差,也很瘦弱。

“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陈叔无法自行进食,需要喂食,平日进食量很少,我们的营养师给老人家做评估时,显示有营养不良情况。”

而当时陈叔的家属也都将真实情况如实告诉院方。原来,陈叔因两年前中风致双下肢乏力,无法站立行走,在家时长期卧床为主,双下肢、骶尾部、足踝部等存在多处皮下出血、皮损、压疮,头部、臀部亦有散在脂溢性皮炎。

在全面了解了长辈情况之后,院方发现,皮肤护理、营养摄入、沟通三大方面是陈叔的照护重点和难点。于是,一套围绕这三大方面来制定的专业照护计划应运而生。

在皮肤护理方面,护理人员除了保证皮肤清洁到位之外,给陈叔使用气垫床,并至少每隔2小时给他翻身一次,减轻皮肤长期受压,改善他的皮肤情况。

针对头部脂溢性皮炎情况,护理员给陈叔剃剪头发,便于头部清洁。

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护理,陈叔压红、压疮情况明显改善、头部及臀部鱼鳞状斑屑亦有脱落和减少。

尤其在营养摄入方面,照护人员费劲心思,做各种尝试。

起初他们发现陈叔每日胃口不佳,进食量少,猜测老人家可能不喜欢吃糊餐,于是在进行吞咽能力评估后,照护人员尝试给他吃不同类型的食物,如粥、烂饭、炖汤泡饭等,但陈叔进食情况仍旧无明显改善。

于是,照护人员又与家属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长辈的生活习性及饮食喜好。

“我是在一次闲聊过程中无意中说到父亲是梅州人,喜欢吃一种叫冬菜的腌制酱菜,没想到院方就真的重视了”。


刚入院的时候陈叔需要护理员喂饭


如今的陈叔自己进食,还能和说客家话的护理员简单沟通


院方请陈先生买到了陈叔平日喜欢吃的面及“冬菜”送到院内。工作人员把在汤面里加上“冬菜”,端到了陈叔面前。

大概是记忆中熟悉的家乡酱菜味道刺激了陈叔的食欲,这一汤面+冬菜的搭配让陈叔顿时胃口大开。

专业!帮助老人自己进食

尽管陈叔的胃口有所改善,但由于咀嚼吞咽能力差,进食速度慢,每餐喂食需要30-40分钟。为保证更加充足的营养摄入,让陈叔更快恢复精气神,身体更有力量,除了补充营养粉及蛋白粉,在院方营养师的建议下,陈先生每日给长辈订购特色炖汤增加营养。此外,按照“少食多餐”的饮食,院里还给陈叔增加牛奶及面包。

一段时间进食改善后,陈叔的精神状态也随之明显改善,不过,这仅仅是专业照护的开始。对于养老院来说,尽最大能力保持长辈的动手能力,才是专业照护的最终目的。

当照护人员发现陈叔可自己把持汤匙进食时,便进一步尝试锻炼老人家自行进食的能力,并特意为陈叔更换了一个轻便的小碗,每次分装少量面让陈叔自己慢慢吃。起初需要照护人员喂食的陈叔,现在已经可以自己捧着碗进食了,咀嚼和吞咽能力明显提高了。

在专业、尽职的养老院里,照护好长辈身体的同时,还要鼓励长辈保持沟通能力、保持最起码的社交,使得他们的心理得到更多的安抚。


细心、耐心、专业的照护,使得陈叔的身体大大康复

因语言不通,加之中风后失语,陈叔日常沟通均用点头摇头表达。工作人员了解到陈叔祖籍为梅州客家人之后,特意安排会讲客家话的员工经常与长辈沟通,其他工作人员亦学习简单的客家话与长辈进行交流,例如:“饿不饿”“睡得好不好”等。熟悉、亲切的客家话,让老人家重现了沟通的欲望,也有了恢复沟通的动力。

为了帮助长辈维持原有的社交,院里同时也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让陈叔和家属保持密切的沟通,鼓励他多说话。如今,陈叔已经可用简短的词汇回应。

俗话说,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父亲状况的好转,让陈先生对此深有体会。“除去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文化娱乐之外,尤其在医疗保健、心理干预、健康管理专业性比较强的服务上,养老院提供的服务都相对更为完善和到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