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导师”成新职业!“95后”从业者:选对了人生赛道
语音播报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95后”李伟政参与研发了一款消杀机器人,大量用于学校实验室的消杀工作。现在,这位年轻人正在消杀机器人的基础上研发新的服务机器人,集成配送、巡检、消杀等功能。而他的同事、同是“95后”的曾坚锋,则正为参加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的团队做技术支撑。两个同龄人,在服务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的道路上相遇了。

今年3月,人社部发布了新一批新职业,其中包括“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从业者直接负责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反馈、应用与推广,是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

入行:机器人梦+ 技能大赛

出生于1995年的李伟政,从小就有个“机器人梦”。“小时候喜欢高达机器人,上高中的时候对居家智能机器人更感兴趣,觉得未来的生活将更智能,自己想制造一个机器人来做家务。”读大学时,他选择了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智能家居方向)专业。

入学后,李伟政才发现这个专业偏向物联网方向,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机器人梦”。大三时,李伟政进入了学校的机器人实验室,实验室的导师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博士,李伟政从导师身上了解到当时比较前沿的机器人开源系统ROS,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机器人。在导师推荐下,李伟政到广州慧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公司做的很多工作在国内都没有相关参考资料,比如服务机器人系列教材,服务机器人专业建设方案,服务机器人系列实训设备等。实习期间,我明白自己在为服务机器人教育领域在做一些开创的东西,能够给职业教育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感到很有成就感。”本科毕业时,李伟政拒绝了几家大公司的招用邀请,选择留下来,正式进入服务机器人这个行业。

李伟政在实验室调试机器人

同是1995年出生的曾坚锋,则走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入行经历。他高中毕业后报读了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专业,但并没有想过要造机器人。“当时只是想着学一门技术,可以靠这个技术去谋生。”而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选拔赛,成为曾坚锋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移动机器人这个领域所涉及的技术比较新颖,且含金量比较高。”曾坚锋说,进入比赛集训队后他对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艰苦训练和层层选拔,他最终成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的备选选手。比赛结束后,他选择了加入为比赛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的广州慧谷动力公司,正式入行。

日常:几乎都“泡在”实验室

因为曾做过“室友”,李伟政和曾坚锋成为了好朋友,常常交流工作的问题。他们的工作也从以应用调试为主到做设备、算法研发为主,不过两人负责的项目并不一样。李伟政主要负责服务机器人设备、算法研发,人工智能设备研发,及应用场景设计、竞赛方案编写等。而曾坚锋则深耕竞赛领域,为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的参赛团队提供培训、技术支持。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李伟政参与研发了一款消杀机器人,大量用于学校实验室的消杀工作。现在他正在消杀机器人的基础上研发新的服务机器人,集成配送、巡检、消杀等功能,还能与家居电器交互,比如关灯、开关窗帘等。将来机器人可应用于酒店服务,或者居家服务,比如应用到隔离酒店中。“新冠肺炎疫情短时间内可能还会持续,我们想做一些事情,改变大家的生活。”李伟政说,比起去年单一功能的消杀机器人,这个服务机器人的研发调试更为复杂,因为机器人需要与家居电器通讯,目前他已经打通了机器人与电灯、门铃等的通讯,接下来还会尝试与更多的家居电器通讯。

曾坚锋则正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参赛团队做更多的技术储备。至今,他仍对第45届世赛移动机器人项目的比赛设备研发项目印象深刻。“由于该比赛规定参赛设备必须基于指定且有限的套件进行设计,这大大限制了大家的设计思路,我们要在有限的条件下设计出最优的解决方案,这是一次考验。”曾坚锋说道。所幸的是,经过不断的测试验证,他们团队为竞赛设备设计的路径推算系统,极大地减少了选手在现场测量路径参数的时间和数据误差,为中国选手夺下该项目首枚金牌立下了不可忽视的功劳。

每天,李伟政和曾坚锋几乎都“泡在”实验室,不断地研发算法和验证算法、调试机器人。“机器人会用到移动控制功能,这就涉及移动的算法,怎样的算法才能让机器人跑得更快、更准。”曾坚锋说道。李伟政说,每当写了新的算法、实现了某个功能,第二天他都会对算法进行优化或升级、改良。

曾坚锋正在调试服务机器人

憧憬:选对了人生赛道

“刚毕业的时候,真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描述我是干什么的,只能说我是做自动化相关的。但慢慢地,商场里多了引导机器人,我会说做类似的机器人。现在,我可以说是做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了。”李伟政说,他见证了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从无人知晓到成为新一代职业的过程,他相信未来服务机器人会像手机的安卓系统一样,迎来一个大爆发,“现在这个职业越来越多人知道了,我觉得我是选对了人生赛道。我希望能个不断提升自己技能,争当行业佼佼者,同时希望能为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成为了新职业,说明了我们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目前这个行业相较于其他产业还是一个比较新,我已经走在了大部分人的前面,所以我应该以更加严苛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争当行业的引领者。”曾坚锋说,希望自己在技能竞赛中学到的知识,帮助更多的学生。把竞赛中的训练方法、选拔标准等,转化为教程、教材,帮助专业建设。

行业:成为新职业后有助于强化职业指导

全国机械行业技工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联盟(机器人类专业)副秘书长、广东工业大学教师周述苍曾参与了服务机器人的新职业申报和答辩。他对记者表示,服务消费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变得非常普及,比如:家政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讲解机器人,导航迎宾机器人,物流配送机器人等。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服务机器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大量运用在医院、车站、工厂等环境的自动消毒;医院隔离区病人的远程诊断;医院隔离区医用物资的配送、隔离酒店生活物资的配送;公共场合体温、是否佩戴口罩等自动检测,人员数据的自动录入等。“服务机器人不仅可取代部分人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

根据人社部发布,“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是指运用服务机器人(含特种机器人)相关技术及工具,负责服务机器人在家用服务、医疗服务和公共服务等应用场景的集成、实施、优化、维护和管理的人员。

周述苍指出,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量大,但对应的安装、维护、应用技术人员非常缺乏。目前服务机器人的相关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都是从相关的工作内容转换过来。比如之前是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或从事计算机软件编程等。企业缺乏系统性的专业人才,以及面临无人可招的困境,甚至有企业委托外面的培训机构做3-6个月培训后立即上岗的。

周述苍认为,成为新职业后,有助于行业加快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强化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也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推动服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新职业发布后,人社部门会召集专家制定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的职业标准。有了职业标准,可以明确工作岗位职责及专业技能要求,对照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并指导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以及企业实际应用相结合,促进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培训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
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