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谈手工业时代|个人视角下的百年文学变迁
语音播报

王安忆

以创作者的敏锐和感知力,

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共情,

带我们走近托尔斯泰,

走近狄更斯,走近勃朗宁姐妹、

马尔克斯、伍尔夫、阿加莎……

最近,王安忆新作《遥想手工业时代——王安忆谈外国文学》出版。

该书是王安忆近四十年外国文学阅读史经验之下的,个人视角下的百年文学变迁的独到感悟。

图:新书实拍


王安忆说:“文学史大约就是这样弥漫开来,氤氲般涌动,边界是模糊的,又是错落的……”

本书所收录的22篇文章是王安忆自1988年至今的外国文学阅读史。一篇篇随笔,是她对经典巨作的一次次品读与回味,是经典在时间跌宕中的又一次新生。

她以创作者的敏锐和感知力,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共情,带我们走近托尔斯泰,走近狄更斯,走近勃朗宁姐妹、马尔克斯、伍尔夫、阿加莎、狄更斯……

图:新书实拍


一面,她以读者的视角带我们走近人物和故事,抵达人物背后的、隐而未发的情感和前缘;一面,她又以创作者的理性,条分缕析大师们的叙述技巧、描摹手段、节奏把控,抵达创作秘密的源头与彼岸。大师解读大师,让我们将经典作品品味出更精准精妙的味道。

评论指出:王安忆的叙事绵密丰赡,眼光独到。王安忆又对她生长于斯的上海长期投注观照,俨然成为上海叙事的代言人。而她历经风格试验,终究在现实主义发现历久弥新的法则。

作者简介

王安忆: 

生于1954年出生于南京, 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至今。

2004年调入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现任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长恨歌》《桃之夭夭》《天香》《匿名》《红豆生南国》《考工记》等,著作被翻译为多国语言。

图:新书实拍


精彩书摘

《华丽家族》

一、阿加莎.克里斯蒂 

我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感受相当单纯,那就是“享受”。你可以放弃意义的追寻,径直进入故事。她不会让你失望,一定会有神秘的死亡发生,然后,悬疑一定有答案。好比波洛在他的事务所里等待案件,而终会有案件找上门来。你不必去推敲,难道真的会有如此多的谋杀案件?

因为这是与现实无关的,你早已经卸下现实批判的武器,身心轻松,只等着听故事。可是,事后要细究起来,却发现故事中人,分明又是生活中的面目,情节也是根据日常的情理,是你我他全能了解的。反倒是那企图超出共识的现实,比如少数几部间谍故事,震惊的效果比较减弱。所以说,这些令人着迷的故事,其实是囿于现实,在生活的范围内索取材料。

图:新书实拍


也所以,要是检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故事,你又会发现,故事的要素很简单,不外是争夺遗产,欺瞒历史,谋骗钱财,恩仇相报。然后再派生出敲诈、灭口、掩藏。人物呢,又总是一个家族、一间寄宿舍、一艘游轮,或者一列客车,甚至只是一个晚会和一餐宴席。

这多少也能看出女性写作者较为狭小的社会以及居家的性格。就是这些简要的因素,却组织出这许多故事。这又使我想到女性的另一项技能,就是编织的技能——竹针、毛线球、编织法,竟可以生发出无穷无尽的花样。

图:王安忆


那乡下老太婆马普尔小姐,从不离手的毛线活,大约也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手里的活。这还像一种小孩子的挑绷的游戏,将一根棉线对头打个结,双手撑开,挑出一个花样,再由对方挑过去,形成第二个花样,两个人挑过去,挑过来。

倘若是聪明的小孩,可挑出无数种图案,而要是笨小孩,没几个回合就挑成一团乱麻。阿加莎·克里斯蒂就是那个顶聪明的挑绷能手。她用有数的条件,结构出大量的谋杀,线索错综复杂,就像编织活和挑绷上美妙的经纬组织。

这些线条和结构都是以日常生活作材料,这种材料的具体性覆盖了抽象的结构图案,给予了可以理解并且引起同情的现实面貌;同时,内里结构的抽象性,又将它们从现实中划分出来,独立为另一种生活。

书名:遥想手工业时代——王安忆谈外国文学

作者:王安忆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