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堪称人体血管的“交通枢纽”,如果腹主动脉发生险情,患者性命将危在旦夕。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日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获悉,该院血管外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及肾移植等多学科专家,近日联袂成功地为一名83岁的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完成高难度手术。
长达10个小时的手术中,医生不仅精细地切除假性动脉瘤,还巧妙地借用一段近60厘米长的动脉血管,为其“改道”, 替代病变的腹主动脉发挥作用,并为老人的左肾实施“异地安置”。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护理,老人康复顺利,即将出院。
反复发热、腹痛腹胀,原是腹主动脉瘤在作怪
家住潮汕地区的陈老伯一个月前受凉后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摄氏度,出现打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查血显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肠沙门菌肠亚种),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后病情仍然不见好转。
2月17日,陈老伯慕名到中山一院求医,并由急诊收治入血管外科。医生查体发现,陈老伯右侧腹股沟区有一个约1.5*2厘米的搏动性肿块,肠鸣音活跃。
“入院时,老人持续高热,已经有败血症的表现。”中山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常光其教授表示,结合CT等影像检查结果,全科医生讨论后认为,陈老伯所患的是“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ICU专家应邀会诊后,认为老人需先进行2周的抗感染治疗,再接受手术。
住院期间,陈老伯的感染指标进一步升高,2次血培养出肠沙门菌肠亚种,医生团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感染、控制血压、营养支持、镇痛等对症治疗。
然而,一系列的治疗仍未奏效,命运似乎还在开陈老伯的玩笑,他仍反复出现发热并伴有腹痛,复查CT时显示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有所进展,右肾动脉已被殃及。
腹主动脉“故障” 罪魁或在心脏?
“陈老伯患有多年的房颤,加上高龄,手术面临很大的风险。”常光其坦言,时间不等人,要救老人,必须尽快为他的腹主动脉“拆弹”。
3月1日,中山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常光其教授、李梓伦副教授联合泌尿外科、胃肠外科及肾移植等多学科专家接力上台,历时10个小时为陈老伯实施了 “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左肾自体肾移植术”。
打开腹腔,手术团队发现陈老伯右肾动脉开口以下至腹主动脉骑跨部上方约5厘米水平之间,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最大横径约5厘米,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左肾动脉起自瘤体,右肾动脉与假性动脉瘤紧密相连。
“我们发现假性动脉瘤的瘤腔已经侵犯到脊柱,下方就是骨头,再发展下去可能穿透骨头,打开后一泡黄色脓液喷出来,下探还有4-5厘米的空间。”常光其表示,老伯总是腰痛、腹痛,跟侵犯到脊柱、刺激腹腔神经大有关系。
专家分析,陈老伯因长期患有房颤,右心房内膜有血栓,斑块脱落后向下流动,附着到腹主动脉。由于高龄老人通常血管状态不好,腹主动脉内膜本身也有斑块,从右心房脱落的赘生物可谓雪上加霜,引起腹主动脉血管溃疡,继而形成了假性动脉瘤。由于肠壁与血管粘连,肠道细菌趁机“渗透”,引发感染。
血管改道、自体肾移植 惊险手术一气呵成
切除假性动脉瘤后,考虑到进行原位人工血管重建腹主动脉,术后感染风险较大,手术团队决定“闲置”这段已经千疮百孔的腹主动脉,另外从腋动脉和股动脉远处改道“搭桥”。
“我们慎重选择了一段直径8毫米的动脉血管,能保证5-10年的通畅率,万一将来出现栓塞,还有办法取栓。”常光其介绍,手术团队从右侧锁骨上方开了一个口子,分离腋动脉,选取了延长到右侧股动脉的一段60厘米长的血管,将其“改道”来替代病变的这段腹主动脉发挥作用。
陈老伯的右肾已无法挽救,肾移植科李军副主任医师、邓荣海副主任医师将功能尚好的左肾脏切除,放在碎冰中保存,随后将左肾移植至右髂窝位置,与“改道”后的动脉血管吻合。
好事多磨!多学科上阵解决术后险情
术后,陈老伯转至外科ICU进行重症监护、抗感染、输血、输白蛋白、胸腔引流、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经过9天治疗后,转回了血管外科普通病房。由于他的腹部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出现了腹腔淋巴瘘(乳糜瘘)。
医院联合心内科、神经内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进行会诊并制定治疗方案,给予禁食、肠外高营养治疗、抗感染、化痰、制酸、充分营养支持等治疗。
目前陈老伯无发热、腹痛等不适,并拔除了胸腔、腹腔引流管,已经恢复进食,能下地活动,精神状态也较之前有了明显改善。改道的一段血管通路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未见明显狭窄、闭塞,移植肾脏灌注良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梁嘉韵 彭福祥
制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