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采用独特的粤语方言演唱,既与岭南文化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深远,又继承了中国悠久的演剧传统;是岭南文化资源的凝结,是我们岭南的宝贵财富,饱含岭南文化历史记忆和感情,是传承岭南文化的物质载体;它的存在使岭南特色文化可以代代相传,是岭南精神从过去传承到将来的精神纽带。此次的冠军作品“生旦净末丑”就很好地体现“第一福广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宗旨,广州日报美术+频道对冠军得主温锦妮以及指导老师欧阳莉进行了有趣的对谈。
人物介绍:
指导老师 欧阳莉
副教授,硕导,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会员;亚洲基础造型学会会员
主持多项省级 文化创意与产品创意开发项目,作品《连年有余》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获奖提名,《粤港澳节庆礼品包装》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作品《长征》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从事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研究与探索。
获奖得主 温锦妮
广东揭阳,现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曾多次参与设计比赛并获奖,如广东省第二届青少年禁毒暨法治宣传创意设计大赛、广州邮票设计大赛、广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在第三届“第一福广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斩获金奖及网络最佳人气奖。设计风格(源自一本书中所写):“做设计是角色表演——读别人,演别人。”关注细节、碰撞思维、挖掘新意、精雕细琢,融设计于方方面面。
从细节到整体,我侧重整体去表现
温锦妮:在最早选定粤剧主题时,我做了很多调研,开始着迷于粤剧服装的细节,后来发现局部并不能尽显广府粤剧的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觉得用整个粤剧的五个角色“生旦净末丑”来表现更直观,几何图形来表现更扁平化。
欧阳莉:广府韵味对于我而言,它是广府文化的精神再现,需要研究深层的文化内涵。所以,当温锦妮同学选择粤剧作为主题时,首先她一开始着手就跟别的同学的方向有点不一样,她用抽象的语言去表现了“生旦净末丑” 五个角色,而且她提取了粤剧服饰里的色彩,这些色彩的提取归纳使得我们能感受到传统的调性,也有年轻新鲜的惊喜。再往下深入的话,我希望她可以更提炼,更简约,更归纳,作品还会有质的提升的。
从繁到简,粤剧元素取其精髓
温锦妮:我是以手型来表现其精髓的。粤剧里有很多手型,来表达情绪和气质,也是粤剧里的一个重要的但又容易被视觉忽略的元素,这些素材的来源,都是前期通过“第一福”大赛的主办方广州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带我们走出校园,走进传统工艺美术的第一现场,走访体现广府底蕴的各种场景——例如广东粤剧院。
例如:作品里的旦角,她是代表稳重端庄的造型,手型是往下压的。而几何化之后,也是以弧形居多,头上顶冠,缀以装饰,以粉色为主,特显旦角气质;而丑角,则体现了衣服翻折的造型,手势动态也更活泼;而末则是老年的角色,眼睛变得细长,颜色也是整体偏灰。
欧阳莉:这次的课题指导,我给学生发挥的想象空间比较大,尽量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这是我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分散思维,严谨推敲,共同决策,产生出优秀作品。这是教学方式之二;最后,因内容而设计,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变化,作品丰富多彩。温锦妮同学的这组作品,从粤剧繁复的元素里取其精髓,这是不止需要视觉上的提炼,更需要思想上的提炼,这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真正去抽丝剥茧地了解广府文化,更热爱广府的本土文化。
古为今用,穿越百年的广府粤剧焕发新创意
温锦妮:目前我做出了几十种产品的效果图,主要就是让粤剧的作品核心理念跟现代产品的结合。例如手机壳,是根据人们心情可以更换的,刚好“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代表不同的心情和性格转换,刚好一周五天换着使用,也取义“五福临门”。把这些作品应用到使用频率高的产品例如袜子、保温杯等就是想把粤剧推广到日常生活,让年轻人关注起来,喜爱起来。
欧阳莉:这次参与“第一福广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是结合到我们一门设计基础课题里,参赛整个过程下来,是有挑战度的。主办方广州市工艺美术总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去到广东粤剧院等实地考察,这对学院里的学生从灵感深入设计再延伸到产品的规律,整个很好的体验下来。我自己也是在探索之中,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文化是根,创意是叶,希望大家打好扎实的根基,开枝散叶,结出更多的果实!
第三届“第一福广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颁奖礼上,《粤印人生》作品一举拿下冠军与网络人气奖,把大赛的广府精神和年轻人的鲜活想法,均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未来的几期专访,将会请来获奖得主与他们的指导老师,通过对谈的方式来展现整个大赛的瑰丽成果和新广府文化的多样性。
图/文:广州日报·新华城 记者 杨晓明
编辑:广州日报·新华城 编辑 杨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