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加速发展,让汽车变得愈发的智能。自适应巡航能够让车辆自动跟随前车,做到自动刹车和自动提速;车道保持系统能够让车辆始终居中行驶,当车辆压到行驶路线两侧的油漆线时,系统介入,通过图像、声音等方式进行报警;行人监测系统则可以让车辆多一双眼睛,当行人或自行车出现在盲区时,向驾驶员发出预警,让驾驶员做好准备……然而,实际使用时,有部分用户反馈,这些自动驾驶功能并不友好:该报警的时候,不报警;不该报警的时候,乱报警。真有这种情况?是设计问题,还是使用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测试。由于当下类似的自动驾驶功能太多,这一次,我们聚焦于车道保持系统。
该系统介入,对环境有一定要求
此次测试,我们先后测试两辆车型。这两款车型一款为合资车、另外一款为中国品牌,两款车型均为新款车,配有车道保持系统。测试分两个环节:一是在广州大学城的一条相对封闭道路上进行,没有社会车辆。二是选定一条公共道路的行驶路线,从广州大学城到广州琶洲会展中心,途经南沙港快速路和新滘中路,进行实际道路测试。测试是在白天进行,选定两条路线的马路,都有清晰的划线。
有必要解释下车道保持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前方配有摄像头,摄像头通过扫描前方车道(尤其是油漆线),再参考地图,规划行车线路。当车辆变道且不打转向灯时,系统会判断车辆偏离了行驶路线,是失误,需要发出报警,提醒驾驶员注意,进行相应的纠正。不管驾驶员有无第一时间反应,系统都会强制性发出预警。发出预警之后,有些车辆会主动纠正,有些则不会。
因为是通过摄像头进行信息采集,对光线和路面上油漆线有较高要求。夜晚、雾霾天气,该系统可能就不会那么“活跃”;当路面没有油漆线,系统也不会激活。所以,假如你认为自己是不是被车企忽悠了,那不妨想一想,环境是不是支持该系统工作。
当路面油漆线不清晰时,车道保持系统通常是不激活
有些系统要求速度高于70km/h
我们首先测试是一辆中国品牌车型。测试之前,我们从中控也液晶屏上,启动该功能。出发之后,在连续五十余次的测试当中,不管是封闭马路,还是开放道路,当车辆偏离行驶路线,压到两侧马路,车道保持系统都没有介入。
我们停车复盘,拿出车辆使用说明书,进行研读。在说明书,我们留意到,该功能激活,有一个前提条件:车速超过70km/h。搞清楚原因,我们再进行测试。将车辆加速超过70km/h,再刻意的让车辆偏离行驶线路,车轮压到两侧路线时,系统会报警:仪表盘上有警示灯亮起,音响会发出报警声。
那么,是不是满足速度条件,车道保持系统就一定会被激活?测试中,我们发现,答案是否定的。每10次测试,也会有1〜2次的失误,系系统始终保持沉默。我们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如上述,摄像头需要看到清晰的油漆线,且是白色的,当油漆线掉漆厉害,或者不再是白色,系统就不会监测到行驶路线。二是系统对70km/h的行驶速度的要求,是要持续行驶一段时间,而非某一个瞬间。超过70km/h才能够投入使用,这意味着,该车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高速路上。
当车辆周围车辆不是那么多,系统会认为不打灯变道是安全的
有些系统结合了中国人的驾驶习惯
我们紧接着测试另外一辆合资品牌车型。与中国品牌车型不同,合资车型的车道保持系统对速度没有限制,没有要求高于70km/h。换言之,在普通城区道路上,这一功能也能够使用。我们先后进行100次的测试,激活系统的次数只有28次——远远低于预期。
车企工作人员专门进行了解释。车道保持系统刚推出时,系统设置得比较敏感:只要车辆行驶稍微不规范,系统便立刻报警,因此,被很多消费者抱怨。为了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工程师进行了重新调校,并通过OAT方式进行升级。
测试时,我们留意到,当车辆周围车辆较少,驾驶员变道不打转向灯,车道保持系统始终保持沉默。但当车辆周围车辆比较多,尤其是目标车道有车辆,或者有车辆躲在盲区里时,该系统就会介入。
测试总结:关键时刻才介入
测试之后,我们也进行一些采访,采访对象是车企的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告诉我们,对于系统敏感度,他们进行了反复测试,没有对错,只能说是“相对满意”的水平。我们理解他们的苦衷,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省市的马路、驾驶习惯都不一样,众口难调,底盘调校经常是“有人赞,有人弹”,车道保持系统也是。对于车道保持系统,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配置,能够提升行车安全性。但这里也要提个醒,车道保持系统只是一个辅助功能,更多操作,还是需要驾驶员来完成。当系统发出报警,驾驶员要提高警惕,而不是将事情全部交给系统来做。最后,对于“介入似乎没有规律可循,有时不介入,有时乱介入”这一问题,我们得出结论,并不是瑕疵,而是研发人员故意做出这样的设定。该技术进化到现在,需要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中取一个平衡点:在关键时刻,才会报警;而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介入,给予驾驶员更多的驾驶乐趣。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周伟力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周伟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麦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