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点 | 高校专业调整 精准对接需求
语音播报

关注每日热点 精选精辟观点


1、高校专业调整 精准对接需求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共撤销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学、中央财经大学物流管理、南开大学临床医学等518个本科专业。与此同时,全国新增备案本科专业2046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177个,37个新专业被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

点评:撤销一批相对落伍的专业,可以集中优质教学资源精准对接需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或继续从事科研的重要通行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专业或许可以这样解释,专字当头,就该让学生在校学得专;业字收尾,就是要让学生毕业后,能就业立业甚至成就一番大事业。(贾亮 | 北京晚报)


2、地铁客流“削峰平谷”,要用好价格杠杆

据《北京青年报》3月3日报道,记者日前获悉,北京将继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三地轨道交通乘车二维码互联互通,逐步推进铁路和地铁一票通行。此外,还将研究轨道交通“高峰票价+通勤优惠”,引导旅游出行、生活出行与通勤高峰错峰。

点评:如何有效“削峰平谷”,合理疏导客流,是一道现实问题。除了呼吁用人单位积极实行错峰上下班,有条件的市民主动错峰出行外,价格杠杆不失为一种调节的有效手段。游客、老年人等非通勤人员,他们的出行时间更为自由宽松,调整的空间和自主权更大。如果非高峰时间有价格优惠,那么就可能引导这部分群体相应提前或推后出行时间,就有望形成“高峰时段以通勤出行为主,其余时段以非通勤出行为主”的布局。(张淳艺 | 工人日报)


3、千万句“慕了”都不如去做了

近日,衢州一名女生经央视《新闻周刊》报道后在网上引发关注。她叫朱宁锐,北漂打过工、留过学,热爱独自旅行……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宁锐开始选择做旅拍视频账号,因为她希望旅行能成为自己的职业,于是她每年去国外很多地方旅行、记录,至今有上千万粉丝。在这则报道后的网友留言中,“慕了,这才是自己理想的生活”“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等评论一点都不意外地出现了。

点评:中国有句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爱尔兰有句谚语,“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不管身在哪里、从事何种职业,当你在说“慕了”的同时,不要抱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尽如人意,而是要像他们一样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不断坚持,把“慕了”变成去做了。(李攀 | 浙江日报)


整理: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胡俊
来源:工人日报、北京晚报、浙江日报(原文有删节)
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莫伟浓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刘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