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两年,做了这些实事!
语音播报

2021年3月3日,广州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满两年。两年来,该局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体系,围绕“让军人成为社会最尊崇的职业”目标,践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为退役军人做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解决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提升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立标准化综合服务体系

推进“1+18+265”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实现从“五有”到“五优”的转型升级,2020年10月,在省级星级示范创建工作中,海珠区共创建星级服务中心(站)12个,其中五星级服务中心1个,五星级服务站3个,四星级服务站3个,三星级服务站5个,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窗口式”、标准化规范化的综合服务,让退役军人享受更加优质、更加完善的服务。


大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及时了解退役军人需求,让退役人员感受党委、政府关心关爱,解决实际困难。开展海珠区退役军人专题“大走访”活动,共走访慰问退役人员31027人,完成率100%。2020年11月,帮助辖区内退役军人老倪顺利申请到10万元的应急救助资金,切实做到为困难退役军人家庭雪中送碳。

创新方式让退役军人享受好服务

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围绕退役军人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服务保障新模式,打造退役军人服务品牌,以创新思路提升工作质效。

设立“老兵助餐点”项目,探索在局机关饭堂内为周边一公里范围内60岁以上因各种原因造成无人照顾或中午就餐困难的退役军人长者提供午餐服务,增强老兵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归属感和晚年的幸福感。此项目被列为海珠区2020年十大民生实事,得到了老兵的一致肯定。


采取退役军人接收报到“一站式”办理方式,让退役军人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成为常态。

成立首个“海珠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的平台。同时与区人社局、街道联合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为退役士兵提供就业推荐服务。

2020年10月,海珠区被广东省命名为“双拥模范区”,实现了第七次成功创建。开展海珠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最美拥政爱民标兵”“最美拥军优属标兵”学习宣传活动,评选出40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爱岗敬业的“四美”代表。先后创新设立“区退役军人党校”“高校老兵之家”“军嫂之家”“区红棉老兵志愿者服务队”等项目。

退役军人在疫情防控中挑重担

据介绍,海珠区现有退役军人约3万人,他们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去年以来,在疫情防控中挑重担。海珠区18个街道、265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以及老兵志愿者出动49958人次,全区72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的军转干部组织起先锋队、突击队、支援队等抗“疫”战队,发挥“头雁”作用。30多名军休干部和自主择业干部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其中,2019年转业到海珠区的自主择业干部王允个医生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在白云机场、隔离酒店的专班中退役军人占了1/4,他们脱下军装穿上防护服,发挥“尖刀”作用。


海珠区组建了红棉老兵志愿者服务队,同时安排专人指导18个街道服务站在广州公益“时间银行”信息平台注册登记街道一级的红棉老兵志愿者服务队和发展服务队志愿者。此外还组建成立了广州市第一支区一级专业志愿服务队队伍——“红棉老兵”海珠邮政志愿服务队。截至2020年12月30日,区、街共注册成立红棉老兵志愿者服务队19支,志愿者注册人数101人,开展志愿服务151次,累计参与1547人次。

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开展老兵宣讲系列活动,组织老兵走进机关、军营、社区、学校、企业,讲亲身经历、红色故事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弘扬老兵精神。“八·六”海战的一等功臣彭德才同志为多次为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等面对面讲述烽火岁月的战斗故事,引导大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董业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