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疫苗护照”的伦理基础是什么?
语音播报

据媒体报道,尽管世卫组织表示“暂时”反对将疫苗证明作为允许国际旅行者进入其他国家的必要条件,但一些相关组织的专家已与世卫组织合作,为“疫苗护照”制定规则和全球标准。

顾名思义,“疫苗护照”是一份受国际认可的新冠疫苗接种证明。原本,多个国家或行业期望凭此最大限度降低防疫措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如以旅游业为支柱的希腊,以及新西兰、阿联酋等国的航空公司。但反对者认为,疫苗接种人群数量仍较少,“疫苗护照”会加剧不公平。另外,疫苗是否可以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尚需要实践检验和评估。

但不可否认“疫苗护照”的价值。只不过“疫苗护照”的落地,需要国际社会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伦理自觉,也需要疫苗成为一种可靠的“公共产品”。尤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互不信任会放大这些差异性,加剧全球性风险,也会损害探索实践“疫苗护照”的基础。

虽然疫苗被人称为战胜疫情的“终极武器”,但其实只有团结合作才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任何时候,单纯的科技工具如果缺乏伦理规则的支持,作用便会弱化,甚至产生反作用。疫苗的应用,为国际社会分享共同利益和价值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当然,这需要全人类对共同利益有着自觉的认同。换句话说,须以合作为基础协调共同体成员的行动。那种把特殊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对立起来的行为,将成为广泛使用疫苗和探索“疫苗护照”落地的绊脚石。


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杨耀烨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