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街故事|提起南姨,嘴里都是甜的味道!
语音播报

小巷里,温暖的光闪烁,一声悠扬的“芝麻糊哎……”的叫卖声,让家家户户的孩子冲了出来,“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熟悉的背景“告白”,将无数人一下子拉进时空隧道。

这是1991年央视播出的一条温情的电视广告,这条广告红遍大江南北,久播不衰,成为几代人追寻故乡味道的记忆起点。很多人回想这条广告时,都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他们说:“故乡的味道,就是儿时的味道。”

7年后的1998年,家住南沙街道大岭界村的南姨,选择了七月初六这一“吉日”,蹬着三轮车,沿街叫卖起了芝麻糊、独创的陈皮红糯米浆、松糕……

南姨骑的三轮车上,有一块黄色牌子,上面“朱焕财芝麻糊专业”的字样成了她的招牌。很多人一提起南姨,都说:“嘴里都是甜的味道。”

南姨的脚踏三轮车也成了一间流动的“甜品店”,挑动着人们的味蕾。

在此之前,为了生活过得好一点,帮两个儿子攒钱娶媳妇,南姨收过废品,还去市场贩卖过青菜。但这两样讨生活的方式,她最终都放弃了。看着那个时候自己种的大片红糯米地,南姨想,可不可以用红糯米加工点什么换钱呢?经过尝试,南姨的陈皮红糯米浆很受街坊四邻的欢迎。

陈皮红糯米浆的成功尝试,加上朋友的指点,南姨决定开始卖甜品为生。

有熟悉的人,知道南姨本名叫朱焕南,有两个姐姐。起初“创业”的南姨想用自己的名字做招牌,朋友说可以用她的名字,但要她改一个字,于是就有了“朱焕财”这个招牌。这块牌子一立就是二十多年,很多当时与南姨一样走街串巷叫卖甜品的都没有坚持下来,只有南姨“一根筋”地不放弃。

图片

时间就这样,一迈就进入了2021年。

今年的南姨已经61岁了,离异多年的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每天天亮就起床,开始操持她的甜品。每日上午11点出发,开始一天走街串巷叫卖。中午会回到家里简单吃口饭,急急忙忙地再出去。下午6点左右才会回到家里。南姨每周四休息,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休息日。

图片

图片

南姨每周一、三、六去芦湾村;每周二、五会去南横村、鹿颈村。很多街坊都说:“南姨似乎就在身边,二十几年陪伴着我们。”

图片

她“芝麻糊、松糕……”的叫卖声,是南沙街道很多80后、90后两代人的集体记忆。他们印象中的南姨,都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南姨自带“大喇叭”,叫卖声“如雷贯耳、惊天动地”。当初的小娃娃,如今已经为人父母,提起南姨都会说:“南姨的笑脸让人过目不忘。”

图片

被人叫“男人婆”,南姨听到,一点也不恼。她说:“我也想像女人一样温柔,可我性格就像个男人。”街坊四邻都很敬佩南姨,他们印象中的南姨,什么都会做,连自建房的修修补补、三轮车的改装都是自己动手。不变的就是南姨对生活的热爱,灿烂的笑容,洁白的牙齿,热心的叫卖,就像她卖的甜品一样,都是熟悉的味道。

问起南姨有啥祖传秘方,南姨很认真地想了想:“要说祖传秘方,就是真材实料。”在南姨的厨房里放着一墙高的冰片糖、40元一斤的广西红糯米。南姨说:“人的嘴巴很聪明,你若是骗了他,他会记你一辈子。我可不想骗人,不想人家说我骗人。”

南姨有两个手机,其中一个是智能机,但她不会用,只用来让人家扫码给钱。衣服里揣着另一个老人机,这是她会用的。

老人机逢整点都会有响亮的普通话报时,南姨每天的时间安排,就是伴随着这个老人机每一个小时的报时,准确地安排着自己一件又一件的事。

南姨说小儿子还没结婚,等小儿子结婚了,她就不想干了,想好好安享晚年。问她想怎么安排退休生活时,南姨说:“看电视!”南姨休闲的方式就是看电视,这是她唯一的爱好。南姨说:“我们姐妹五个感情最好,只要有空就想去看看姐姐或者妹妹。其他时间都是去卖甜品。”

图片

这么受街坊四邻的欢迎,为何不开一家甜品店呢?南姨说:“干不来,也不喜欢!”说起走街串巷,南姨继续说:“不喜欢开一个店,就是因为喜欢自由自在,还因为喜欢看一路的风景,南沙越来越漂亮了,我是最有感受的,南沙越来越好了!”

【记者 何快快】

【编辑 郑少山】

通讯员 梁超贤 方婉甜

图片 V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