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两朵插牛头,
辛丑新春应属牛。
祝你今春耕种好,
风调雨顺庆丰收。”
这是60年前漫画家丰子恺在一幅牛画上的题诗。现在,一个甲子过去了,再看这幅画,颇有点“牛气冲天”的感觉。
丰子恺《春牛图》
说起牛画,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及戴嵩的《斗牛图》。
对韩滉的《五牛图》,历代鉴赏家均赞不绝口,称之为“神品”。但戴嵩的《斗牛图》,却因牛尾巴的问题,引发了一桩画坛公案。
这桩公案,最初被记载在苏轼的《书戴嵩画牛》一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按苏轼的记载,戴嵩这幅《斗牛图》,两头牛是摇着尾巴斗,被牧童看出破绽。牧童说,牛在打斗时,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缩入两股间,这幅画中的牛“掉尾而斗”,明显是画错了。杜处士听了,赶紧把画收起来。
显然,苏轼和杜处士都信了牧童的话。苏轼因此还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可惜戴嵩的这幅“掉尾而斗”的《斗牛图》未能流传至今。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戴嵩《斗牛图》,画中的两头牛是“垂尾而斗”。
乾隆在画上题诗云:“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显然,乾隆也信了牧童的话,他还臆想戴嵩当年经牧童“指点”,把《斗牛图》从“掉尾而斗”改为“垂尾而斗”。
唐 戴嵩《斗牛图》
查阅画史,戴嵩采纳牧童意见一事并无依据。但现代人也信了乾隆的话,并把此事改写成《画家与牧童》一文,成为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
戴嵩是唐代继韩滉之后又一位画牛大师。韩滉擅长画黄牛,戴嵩擅长画水牛。他笔下的水牛,极尽“野性筋骨之妙”,与擅长画马的韩干齐名,有“韩马戴牛”之美誉,难道他画“掉尾而斗”的牛真的“谬矣”?
只要看看实际的斗牛就会知道是对是错了。
我们现在可以在电视上观看世界各地的斗牛,包括我国农村的斗牛,还可以看到各种斗牛的照片。
乡村斗牛(资料图片)
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牛尾巴上,就会发现:牛在角斗时,尾巴的姿势不止一种,有时缩入两股间,有时垂着尾巴,有时摇尾,或时而缩尾时而摇尾,或下垂而左右摇摆,各种姿势都有。
由此可得出结论,戴嵩画牛“掉尾而斗”并没有出错,且证明他对斗牛观察入微,对牛的各种姿态了如指掌。而那位牧童是以偏概全,少见多怪。
乡村斗牛 吴德军 摄
名家画牛被诟病,古有戴嵩,今有齐白石。
齐白石晚年喜画《耕牛图》。多以南方春季为背景,描绘老农雨中扶耖而耕的场景,笔墨简练而富有诗情画意。
不过,齐白石92岁时所画的一幅《耕牛图》,却被现在的网友找出多处“错误”:
1、老农在水田中耖地,却没有画牛在水中的倒影。远处的小桥,也没有倒影。
2、农夫在水田耖地时,手应该在耖柄的两侧,这样才能控制耖的平衡。但画中的老农是把双手放在耖柄中间。
3、水牛的耳朵应该在牛角的后面,牛角应该是向身后弯曲。但画中的牛耳朵却在牛角前面,牛角朝着天空。
此外,网友还说画中的水波纹方向不对;耖齿高出水面,又离牛太近;牵引水牛的绳太短,等等。
一幅画中竟有如此多“错误”,网友们忍不住批评齐白石,说他没有认真观察过牛耕田的模样,不懂画牛。
齐白石《耕牛图》
齐白石画动物,一贯以善于观察细节著称,他画蛐蛐等小动物纤毫毕现,堪称一绝。这么大的水牛,难道他老眼昏花看不清?
非也。以齐白石对农耕生活的熟悉程度及观察事物的细致程度,要把老农耖田精准地描绘出来,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之事。他的这幅画,重写意轻写实,意在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自然对物象有所取舍。
清 《雍正耕织图·耖》
我们对比一下清代的《雍正耕织图·耖》,就会知道齐白石的用意了。《雍正耕织图·耖》看上去很写实,也没什么错误,但却画不出齐白石《耕牛图》那样的意境。
大师画牛,真的是非常人所能理解。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钟葵(翻拍)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