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她第一次离开家过年,却被老人们爱的“唠叨”暖到了
语音播报




 


今年的春节和以往不同,就地过年成为风尚。只有21岁的罗廷,也留在了正在实习的养老院公寓里过年。还是个孩子的她,不但离开了父母,还要学着照顾平均年龄85岁的长辈。但是,养老公寓里浓浓的年味儿,长辈们暖心的唠叨,却让她爱上了这里。

2021年的春节,椿萱茂(广州科林路)老年公寓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在养老一线的工作人员们默默坚守,不吝付出,把长辈当成自己的家人,将心比心,精心照呼每一位长辈,和长辈们共度一个温馨欢快的春节。



在这里被“唠叨”得比家里还多

“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年,没想到爸妈不在身边,我一样被各种唠叨”,说起在养老公寓里的“待遇”,罗廷甜甜地笑了。

罗廷今年只有21岁,毕业于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老年护理专业,是去年9月才来椿萱茂(广州科林路)老年公寓实习的,这个春节,也是罗廷第一次在外地过年,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爸爸妈妈。

自己还是个孩子,却要学着照顾平均年龄85岁的长辈;老家远在贵州,不知道爸妈有啥愿望?如何过年?有些不适应,更有些牵挂~

最开始,罗廷是谈不上喜欢这份工作的。年关将近的时候,罗廷常常一个人倚窗而坐,看到外面越来越少的车辆、人流,不免心生落寞。

但是,当公寓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的时候,罗廷的内心也渐渐释怀,和同事们一起贴窗花、贴对联、挂上鲜红的灯笼。

尤其是当她和长辈们长期接触后,发现这里的长辈非常通情达理的,也很关心她这个小朋友。更让她觉得暖心的是公司的领导们对她都很照顾,同事们都是同龄人,也很聊得来,这也颠覆了她以往对老年公寓的印象,也让她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工作,爱上了这个事业。

在大年三十的拜年电话里,罗廷给爸妈发了好多小视频,有她在公寓饭堂吃饭的、和长辈们在一起学包饺子的、还有一起表演节目、玩游戏、贴对联和挂灯笼的~爸妈看见她在养老公寓里这么多节目,这么开心,才放下心来。

“这里的长辈都把我们当成他们的孙子孙女看待,一天到晚怕我们饿,怕我们冷,会一直唠叨:穿这么少、吃没吃饱、不能减肥啊啥的,我爸妈说在这里是长辈们帮他们唠叨我了哈哈“。”爸妈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每一位长辈,照顾好自己”。长辈们的唠叨,给第一次离家过节的罗廷,和远在老家的爸妈,都增添了浓浓的暖意。




 

            苦心安排节目,为长者带来年味儿

“除夕夜,我们陪伴长辈们一起观看了春晚,吃了丰盛的年夜饭”、“大年初一早晨,我们挨个房间给长辈们送去新春的祝福,长辈们就像接受自己儿女们的拜年一样,可开心了”。为了让长辈们过一个有年味儿的春节,椿萱茂(广州科林路)老年公寓的员工们费了一番苦心。

在北方,春节是妈妈亲手包的饺子,在南方,春节是油角蛋散的香味。而在广州椿萱茂,饺子、油角、蛋散,样样备齐。

地地道道的广州本地人黎叔罗姨,也和公寓的面点师傅一起教其他长辈们做油角蛋散,在等待油角蛋散出炉的时候,还和其他长辈分享一些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以前的味道,好好吃呀”,罗姨从蛋散里吃出了年轻时候的味道。

除夕前的的一天,员工们陪长辈们举办了公寓的春节联欢晚会,员工们和长辈们自编、自演,精彩纷呈的节目给公寓带来了阵阵欢笑声。

除夕的当天下午,公寓组织长辈们一起包饺子、唠家常,大家说:“吃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味道就是香”,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在这里,我们是一家人

团圆的节日里,只有见到亲人才安心。由于疫情的影响,公寓仍是封闭式管理,因此罗廷和她的同事们利用网络连通长辈们的儿女,通过视频给他们拜年。

其中有一位已经101岁高龄的张奶奶,家人给她发了一个拜年的小视频,但长辈的听力不好,员工们就把张奶奶家人的祝福短视频转译成文字,一句一句地写让长辈看,张奶奶竟止不住地流眼泪。

还有一位蔡叔,常年卧床,听力很差,听到了外面过年的鞭炮声,便忍不住央求工作人员送他回家过年。如何能让蔡叔安心留在公寓,又能见到思念的亲人呢?公寓的生活助理和总经理齐出动,一起来安慰蔡叔,并且接通了他几个儿子的视频,大家轮流陪伴蔡叔聊天好久才让其情绪有所缓解,最终度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

来自东北的李姨还为前来拜年的椿萱茂员工准备了糖果、水果,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热情、好客的特质。就像是把场景切换到冰天雪地的东北一样,去人家里拜年串门,脱鞋上炕、“侃大山”......其乐融融,也给同样不能回家的员工们传达一份温暖。

“在椿萱茂,我们是一家人,并且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尽管实习时间还不长,但是罗廷却深有体会。在这里,长辈们得到最好的照护,重燃对生活的向往;工作在这里的人,得到了福报与爱护,也找到了工作的意义。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