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大拜年 | 王景峰:心喜莫乱,护心有道!
语音播报

名医简介:王景峰

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委及心脏性猝死预防工作委员会主委、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山大学名医”

健康利是: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士来说,春节容易“累”。如果平时工作繁重、睡眠不足、情绪负担重,更要注意规律作息多护心。尤其是心房颤动(房颤),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心脏乱跳”,节日期间要避免饮酒和过劳,在治疗中的患者不要私自停药。 

牛年心愿:

今年春节为了疫情防控的大局,很多朋友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短暂的别离,是为了来日相聚。等疫情消散,我们共赴花开。愿每一位朋友都有一个健康的2021!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士来说,春节容易“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提醒,心脏状态不佳的人来说,通宵熬夜“守岁”可能潜藏风险。如果平时工作繁重、睡眠不足、情绪负担重,更要注意规律作息,呵护心脏。

尤其要警惕一种常见的心律不齐——心房颤动(房颤),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心脏乱跳”,75岁以上的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0%。房颤可能引发卒中(中风)、心衰甚至痴呆等危害,危害不可小觑。

心乱如麻?心跳失去正确节奏!

简单来说,房颤属于心跳失去了正确节奏。

王景峰教授指出,房颤患者常常会感觉到心里很“乱”,数脉搏也很“乱”,医生做检查时,听心音也很“乱”,心电图则表现为心房跳动为杂乱无章且无规律的小颤动波,频率达到350-600次/分,心室波很不规整。有一些人还会感觉心慌、胸闷、气促、乏力等,也有部分人没有任何症状。这就是“心房颤动”的概念。

临床上一些因素可增加房颤的发生率,包括可控和不可控两部分。不可控因素有年龄、基因等;可控因素比如甲亢、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肥胖等。房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房颤时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在这种不规则且快速的收缩下,心房内的血液容易在心房内产生涡流。同时,在我们左心房内有一个盲端结构称为左心耳,血流容易在此淤积,形成血栓。房颤导致的血栓90%以上在此产生。

和普通人相比,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约20%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于房颤引发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引起的。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和一些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血管栓塞病史。房颤引起的脑卒中病情更加凶险,致死率和复发率更高。

长时间的房颤还会引发心力衰竭,心衰本身又增加房颤的发生。

少饮酒别过劳 有些危险因素可控可防!

从防控房颤的角度出发,我们要科学合理减重,避免肥胖,少饮酒,避免过度疲劳,有甲亢等可能诱发房颤的疾病,则需要治疗疾病。

另一方面,有些危险致病因素是可防可控的,例如我们可以控制高血压、高血糖,改善心肌缺血,积极治疗心衰、心肌病。

从规范治疗方面入手,可以采用有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过快心室率;用直流电复律、药物转复、微创介入手术等方式,让心跳重回踩上“正确节拍”。目前微创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房颤的方法,去除引发房颤的“捣乱分子”,包括局麻下导管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术等。

由于房颤具有较高血栓栓塞风险,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根据栓塞风险评估,来决定患者是否接受抗凝治疗。

目前临床上针对房颤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维生素K依赖和非维生素K依赖,若是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以上的二尖瓣狭窄和置入机械瓣膜的房颤患者(瓣膜性房颤),则必须采用前者主要是华法林来抗凝。若为非瓣膜性房颤,则首选非维生素K依赖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主要是X因子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这类抗凝药物。 预防血栓微创介入治疗,还可以使用左心耳封堵术。

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王景峰教授衷心地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心跳有力而规律,“心”喜而不要心乱,健康生活每一天!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林伟吟、张阳、谢勇、黄睿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骆昌威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骆昌威、任珊珊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