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逼真了!历时387天,长洲街一村民用一针一线绣出黄埔军校
语音播报

近日,长洲街深井村民凌燕金,用一针一线绣出了作品《黄埔军校》。



拉近看细节,每个细节都逼真传神。



说起凌燕金,很多村民并不陌生,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金姐”。她曾是长洲街第一位服装厂女企业家,退休后在深井古村设立了金绣手工廊,推广起刺绣文化。如今,她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不仅不遗余力推广刺绣文化,也积极参与社区里各种公益、志愿活动。


▲金姐在头雁工作室里创作


2019年5月,金姐就萌想了绣一幅《黄埔军校》的想法,她介绍道,“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我想在100周年来临之前绣一幅,但当时不知道会花多少时间,对于针法、配色也没想过,然后就这样筹备起来了。”


‌众所周知,手工刺绣艺术品制作期很长,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通过前期的筹备后,金姐从2019年9月开始绣,每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18点,2020年12月绣完,这幅作品共花费了387天。



萌生想法后,金姐便跑到黄埔军校,拍摄军校大门景物,之后照着所拍照片,在布帛上描图后,以针为笔、以线为色,千针万线,精心制作。《黄埔军校》全程由金姐个人创作,积几十年刺绣功力,综合了广绣、欧洲绣、苏绣等中西绣法。


作品最难的一点,就是配色,通过一针一线来还原黄埔军校的各处细节,凸显出军校的严肃、庄重,准确地反映出黄埔军校的新时代精神。据介绍,作品从造型、色彩上,把艺术与技术、中西绣法融合,并通过透视,凸显其立体感觉。完成各式各样繁复的艺术工序后,《黄埔军校》浮现人们眼前,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军校大门的建筑、树木、人物真切传神。


金姐自己写道:我生活在长洲岛上,经常到黄埔军校寻访,军校大门的各处细节记忆深深,军校精神渗浸于血脉之中,从第一针线、第一线开始,一年多来,倚架而绣。数百个日夜,千万个分分秒秒,无数的针针线线,终于绣成《黄埔军校》这幅巨作。


▲长洲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恒澄、街党工委副书记黄晓嫱、人大工委主任阎新民等领导前来参观。


《黄埔军校》绣的是长洲岛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其实,这些年来,金姐在作品中经常融入本地文化元素,例如:绣出深井文塔、深井霸王花、深井烧鹅等深井标志性的元素。


▲一针一线绣出深井烧鹅


据介绍,在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番禺县二轻局在新造公社推广手工业绣花,隶属新造公社的深井村,也设立了"花社”,负责绣花工艺的收、发以及工资发放工作。花社的初址就设在歧西坊"愚园"的西厅,愚园是国民革命军中将凌鸿年故居。


那个年代,每条街巷,门前屋里,到处可看到绣花的场景,村里几乎所有的妇女,甚至也有男子参与绣花,挣钱取工钱帮补家计。村民来花社领布料、绒线等绣花材料,回家用花架把布料撑起来,按着布料上已画好的图案把花形绣出来,绣一朵大花二角钱,小花五分钱,是当时村民的副业收入。


刺绣文化曾在深井繁华一时,但随着老一辈的离开,年轻人也没有这样的手艺,曾经繁华的刺绣文化慢慢在深井消失。金姐觉得十分可惜,“我就想把深井的文化,特别是绣花文化,继续发扬下去,这也是我对深井村的一种情怀。”


▲含有本地文化元素的作品


▲机绣作品


中断3个多月,参与一线疫情防控


在创作《黄埔军校》的过程中,金姐曾中断了3个多月。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深井社区党委招募党员志愿者时,金姐立即报名参加社区防控工作组,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中的一员。“当时我就立马报名了,生在长洲,我对这里有情怀,有责任去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金姐说道。


于是,从大年初五开始,金姐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成为社区的“守门员”。根据社区工作安排,金姐协助对进入社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对返乡人员、健康状况等进行详细登记,宣传防范知,一直到5月底才结束,创作《黄埔军校》的事也搁置了3个多月。



除此之外,自从金姐在2018年开始推广刺绣以来,她还免费教授给长洲街康园工疗站的学员,让学员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将作品拿去集市卖,为自己賺生活费。她还参与慢岛市集助力公益捐款、成为反邪教宣讲员、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活动等。


退休后的金姐,全身心投入做好刺绣文化推广工作,继续在社区里发挥一名老党员的余热。



一位深井村民也为此做了一首诗:

《题刺绣黄埔军校图》

腊洲渡

伏臂金洲制幅珍,花帘髻影度芳尘。

绫罗地细宜佳作,灯火光莹合正身。

万马千军传故事,一针一线斗精神。

阶榕向槛先梢发,恰衬江干岁月新。


【图文记者 长洲君】

【编辑 严直高】

部分图片由金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