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通識課委會」主席:過去的通識教育就是很失敗的
语音播报

「我兩個兒子都已經考過通識科,作為一個家長,我也覺得這個課程這樣設計沒啥好處。所以得到教育局的邀請後,我覺得太好了,這個事情終於輪到我來操辦一下。」出任香港新「通識課程發展委員會」(新「通識課委會」)主席的嶺南大學副校長劉智鵬,1月25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自通識教育科(通識科)在2009年9月成為香港高中必修科以來,一直爭議不斷。改革通識科漸成香港社會的主流呼聲。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教育局)2020年11月底公佈通識科改革重點,包括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及考評安排、重視法治學習、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提供赴內地考察機會等。

教育局明確2021年9月落實高中通識科改革,課程發展議會日前成立新「通識課委會」,共選出12位委員,主席由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劉智鵬擔任。

「我覺得是沒有壓力的,我在香港做公共服務已經很多年。」劉智鵬自信地說:「做事情就會遇到壓力,特別在這幾年的香港,你真的認真做點事,總得要去承受壓力。有人對我說『這麼難搞的事情、這麼糟糕的位置你也願意做』,我覺得這個事情還必須要把它做好。」

9月就要落實通識科改革,劉智鵬坦言「時間表是非常緊張的」。他透露:「從過去一兩周到5月左右,當中有很多程序要處理,比如說要敲定課程綱要、結構、怎麼考評、怎麼設計試卷,怎麼讓老師能掌握。我們還要擬好諮詢文件,收集中學校長、老師等的反饋意見,再重新總結修訂,最後形成一個文件出台。」

「新的課程當中,設計高中生三年以內必須到內地去考察一次。」劉智鵬說:「比如說家境比較好的高中生,可能三年以內就會去日本、歐洲好幾次了,我們提出一次已經是很『卑微』了。我希望學校能在『一次』這個要求底線上,多加好幾次上去。因為畢竟內地很大,內地可以看的事情很多,能看到最古老、最傳統的,也有最現代、最高科技的,我覺得這應該能夠改變一下學生的認知。」

嶺南大學官網公佈的信息顯示,劉智鵬還是學校歷史系教授、兼任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劉智鵬加入嶺南大學後曾任教通識教育課程,並參與創立歷史系,其後在該系任教中國歷史及香港歷史至今。近20年來,劉智鵬專注投入香港歷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著有香港歷史專書多種。他還是「香港地方志中心」理事,負責編修《香港志》。

「我的本行是中國史和香港史,我在上課的時候必須是從明清社會史說起,哪怕課程可能太緊張了,這樣才能解決『為什麼有今天的香港、為什麼有今天的中國』這個問題。通識教育就沒有這些內容,好像就把整段歷史切了近當代這一段,當然是很有問題的。」

「學生在高中學通識科就是學點皮毛,然後就必須回答某些問題。其原意可能是好的,但操作上出了問題,很容易就異化了。」劉智鵬認為,現行通識科的弊端導致的後果嚴重。他打比方稱,這猶如年輕人學功夫連基本的套路都沒有學好,然後就去對打了,「我覺得這個真可怕」。

而對於有教育背景的所謂專業人士認為「新『通識課委會』中有不少人具有親建制背景,令人擔心新通識科發展方向」的言論,劉智鵬直言:「我覺得這正好就是通識科為什麼要改革的一個原因,過去那麼多年,操作通識科的老師課程考評辦法可能都有一種觀念或者一種印象,通識科就是政治課。專業教育人士還能持上述觀點,正好證明過去的通識教育就是很失敗的。失敗的結果之一,就是出了這麼一幫教育工作者,他們保持這種非常可笑的觀念。」(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來源:中新網客戶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鄺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