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艺百年大展今日开幕 千余件精品见证岭南文艺百年传承
语音播报

1月26日,“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开幕式在广东美术馆举行。这是广州市首次举办的全面总结广州文艺百年历程的大规模展览,是广州近百年来文艺精品佳作的一次集结。

大展从主题到结构全面激活了沉淀百年、丰富厚重的广州文艺素材,让原分散、独立、静止的一个个岭南文艺和文化符号活起来动起来,让广州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多件珍贵文物首次展出

大展以时间为轴线,以事件、人物和作品为顺序的呈现方式,分为“旱天雷·心向光明(1921—1949)”“得胜令·红棉璀璨(1949—1978)”“风云会·南国春早(1978—2012)”“步步高·出新出彩(2012—2021)”以及“广州文艺百年大事记”“广州文艺百年大家”和“广州百年文艺经典影像馆”七大板块。每个篇章的主标题采用广东音乐的曲牌名,每一部分的标题采用文艺作品名,并由省市书法名家题写。从整体色调、动态流线到局部细节,都力求以艺术表现艺术,给观者以最大的视听品读的享受。

展览现场

“本次大展展出的一千多件珍贵藏品作品,有些是多年难得一见的精品力作,不少珍贵文物还是第一次公开展出。”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说道。

他表示,展览前年底面向全国的征集通知发出后,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广大文艺工作者踊跃捐赠或提供线索,特别是有的文艺家家属无偿拿出珍贵藏品作品,有的文艺家家属从海外寄来藏品,为共同办好展览尽一份力量,最终共征集到各类展品1万多件,包括文艺作品、图书、期刊、报纸、日记、信札、档案、传单、海报、影像和历史珍贵照片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地处安徽省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赖少其女婿)听闻“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展讯,很是激动,和妻子赖晓峰(赖少其女儿)一商量,拿出了赖少其先生1934年黑白木刻作品《鲁迅先生》(原名《静物》)和1936年黑白木刻作品《青春》,并由于在海亲自千里迢迢由合肥送到广州。据他介绍,“赖少其先生回到广州后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在精神高度、语言的成熟度及市民的接受度上有了全新的认识与跨越,使其作品在传统的山川大美之道上,多了一分诗性的清新之气。他是中国20世纪伟大的画家之一。追寻他在艺术探索之路上不曾停歇的脚印,重读这位20世纪的艺术大师,将为21世纪中国绘画发展带来重要而深刻的启示。”

潘鹤《开荒牛》

著名雕塑家潘鹤的儿子、潘鹤艺术馆馆长潘奋介绍,潘鹤艺术馆藏的作品大多具有唯一性,且都在长期展出中,所以一般只会出借大型的户外作品,小型作品很少出借。此次展览机遇难得,为了支持展览,出借了《艰苦岁月》《开荒牛》两件作品标准稿,在丰富展览展陈的同时,也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

原广州市文工团副团长杨桦创作了交响诗《向秀丽》、管弦乐组曲《南海之滨》、小提琴与管弦乐《凯旋》等极富民族音调的音乐作品。据杨桦外甥李方教授介绍,听闻展览即将展出,定居香港的杨桦次子杨启敏先生特意向主办方提供了《南海之滨》唱片等珍贵实物。

展览现场

以史学态度还原广州百年文艺全貌

大展作为一个整体是一项宏大的创新性学术成果,从主题设计,到具体章节,反复打磨提炼,数易其稿,是广州文艺界集体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展览现场

自“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启动后,广州市文联成立了编委会、学术委员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和调研工作,给予广州文艺百年“大事记”“人物”“亲历亲闻亲见亲述”和“概貌”等多个基础研究课题立项,大范围深入调研,多渠道资料查阅,全方位认证考究,收集广州文艺百年寻梦、追梦、圆梦的精彩感人故事,开展全面、客观、辩证、论证与整理,以史学的态度还原全貌。此外,还编辑出版“广州文艺百年丛书”:《广州文艺百年年谱》《广州文艺百年大家》《广州文艺百年文选》(上下),为展览提供理论和学术支撑。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透露,大展筹备组的同志多次向他了解文艺史实相关资料和征询相关意见。他认为:“这次大展是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对广州文艺百年历程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梳理。”

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介绍,在整理盘点广州文艺发展成果、梳理展览展品的过程中发现,广州文艺百年这座宝库令人震撼。从得风气之先,到开风气之先。近现代以来,广州一直在中国文艺现代转型上勇立潮头,包括马克思主义率先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现代文学的开端,广东音乐的现代转型、广东戏剧的革新、岭南画派的创立、西洋画的率先引入、新兴木刻运动热潮以及摄影、电影的始发等。1921年《<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发行,1923年《国际歌》从广州开始传唱。1932年欧阳山创办《广州文艺》……可谓是高潮迭起、风云际会。各文艺门类全面发展,均有名垂青史的代表性人物和代表作品,如在新中国成立时,美术的何香凝、设计和建筑艺术的梁思成、广播艺术的梅益、文学民俗的钟敬文,音乐的马思聪、舞蹈的戴爱莲,电影的蔡楚生、陈波儿,摄影的石少华、郑景康,书法的叶恭绰、商衍鎏商承祚父子……而这些都可以在大展中找到相应的作品和史料,精彩不容错过。

展览现场

创新展陈手段让观众领略经典魅力

据介绍,组委会对展览的整体呈现有极高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与展览部门通力协作,精巧构思,力求既气势恢宏,又精细耐品:既有人文情怀,又有诗意美感,让文献与学术相衬托、作品与精神相辉映。

融表演与展陈于一体

展览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展示方式、融合多种视听手段动态展现经典作品。现场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与名作合影,浏览展出作品背后的故事。为方便外地观众观看展览,大展还设有在线虚拟展馆(VR展馆),观众只需点击相关链接,即可身临其境在线观展,各展厅还设有专门的文献展示区,展出广州文艺名家画册、文集,增加了学术性和可观性。

“广东美术馆在此次展览的观众观展和公共教育活动方面投入很大的努力,力求打造一个集历史性、学术性、研究性、人文性、时代性一体的高品质展览,让观众在当代科技崭新的方式下获得不一样的观展体验。给观众打造一个春节假期高品质的文化观光之选。”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

展览现场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将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范例,对我们建设更加辉煌的广州文艺的未来,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李巧蓉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高鹤涛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高鹤涛 李巧蓉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