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埔的历史遗迹
除了黄埔军校、南海神庙之外
星罗棋布的古村落
也承载着黄埔厚重的历史文化
继深井村、上庄村传统村落
保护发展规划征询意见后
黄埔又一传统村落——火村花厅坊
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日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
广州黄埔区传统村落火村花厅坊
修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公示
花厅坊两大修复实施方案
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
即将“涅槃蝶变”!
火村开村始祖为明洪武年间的萝岗钟姓八世祖耸翠轩长子澹乐公,澹乐之第四子号兰翠,成人后分居至花厅,逐渐繁衍形成现在的花厅坊,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至于为何称其为“花厅”,已无文字资料考证,但村内一直有这样的传说:村里三个坊之间的位置关系呈一把“太师椅”状,而岗头元、上岭分别位于椅子的“扶手”位置,花厅居中,故为花厅坊。此说法虽似牵强,但也点明了花厅坊被其他两个坊环绕,在三个坊内处于居中位置。也正因此,花厅坊的建筑和布局均较其他两坊更有特色。
走进火村,层层叠叠的小山,起伏却并不峻陡,中部地势较为开阔,又有多条河涌从中缓缓流过,形成天然的宜居住、利生产之所。建村之始,钟氏始祖正是考虑到“籍洗马潭陂塘的有利地势以为后世谋千秋之基业”,而在此定居。村落依山就水,顺应山势,呈半月形环绕中心水塘建造,以利于排水、通风、排湿,调节气候。
火村花厅坊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是一个梳式布局的广府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内现状较差,原有村落建筑破损严重,南面两个风水塘保存较好,北面山体已铲平。街巷肌理已失去原有“一街一里八巷”街巷结构,保护范围内街巷结构破坏严重,完全保留的仅有1条街(花厅街)。完全损毁的街巷有4条:永安巷、聚福里1、聚福里2、西井街;损毁但现状仍有残存的有5条:熟睦街、联秀街、安阜里、耙齿街、上岭巷。
现状保留建筑共有38栋,古井一处。其中区文物保护建筑8处,为秀南书室、澹乐钟公祠、联秀里门楼、念山钟公祠、右泉钟公祠、兰所钟公祠、论泉钟公祠及西泉古井。文物建筑现状保存状况一般,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建筑存在安全隐患,现场已对文物建筑临时加固。保存较好的传统风貌建筑有9处,保存较差的有14处,现代建筑有8处。
本次修复提出了两种方案
修缮复原方案
遗址公园方案
两种方案均遵循
不改变文物原状
保存原来的形制、原来的建筑结构
原来的建筑材料、原来的工艺技术
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物等修复原则
并充分考虑消防安全
在原有基础上合理增设了
消防通道与消防栓
保证消防安全达标
△花厅坊规划效果图
修缮复原方案
该设计方案保持了“一街一里,双塘八巷”的传统村落空间结构肌理,复建已损毁建筑42处,共5101㎡;保留修缮传统风貌建筑21处,共1750㎡;织补建筑25处,共21000㎡,恢复传统街巷的空间格局。
在功能上主要分为3个片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历史文化体验区、传统街区式创新商业体验区。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多样化展陈和体验,使游客感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体验历史文化的神韵,给村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遗址公园方案
该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了场地现有条件,在村落原有的空间结构肌理基础上做了一定的改良创新,复建已损毁建筑7处,共326㎡;复建建筑遗址43处,共4974㎡;保留修缮传统风貌建筑21处,共1806㎡;织补建筑25处,共21000㎡。
在功能上主要分为3个片区:历史文化展示区、遗址公园休闲区、传统街区式创新商业体验区。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多样化展陈和体验,使游客感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体验历史文化的神韵;设置大量绿化于遗址公园,与其他两个片区相互交融,错落其中,为来访者打造一片历史文化“世外桃源”。
@黄埔街坊
两种方案你更喜欢哪一个?
欢迎到评论区中与大家分享
悉心保护,活态发展
期待花厅坊的华丽蜕变!
素材来源丨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黄埔文化遗产
编辑丨一韦
出品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黄埔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