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前海合作區改革開放新征程注入強勁動力
语音播报

近日,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諮詢委員會2020年度全體會議在深圳舉行,委員們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前海如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運行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動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等話題深入交流、建言獻策,共同描繪深圳、前海更加美好的發展藍圖,為全面開啟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新征程注入強勁的動力和活力。


參會委員相互交流。

香港資深職業大律師 梁定邦:

加強深港法律合作

梁定邦認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應以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其優勢結合華南其他八大城市,建設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經濟實體,前海是其中重要一環。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進程中,要重視兩地法律的維繫與合作。前海應與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國際商事法庭加深聯繫,以更高的國際視野解決國際糾紛審判,要加強跟深圳國際仲裁院的深度交流、深度合作,加強與香港接軌。要重視實體法的研究,及時對現有實體法進行梳理,確保法律法規跟科技發展接軌。

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 宋敏:

前海應加強對數字經濟的探討

宋敏認為,前海是「雙循環」的樞紐,前海應堅持規則對接原則,對接香港、對接國際規則。要思考規則方面的創新,數字經濟是新經濟,應該作為前海的探討方向。要在數字經濟規則上創新、引領,推動前海金融進一步開放,推動跨境人民幣流動,提升前海在全球電商貿易方面的競爭力。在數字經濟制度創新和法制創新方面,前海可發揮先行先試優勢,解決數字確權,促使數字流動、交易。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 王冬勝: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運行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王冬勝建議,以前海為支點,構建與國際全面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通過賦予前海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自主權限,打造前海制度型開放新高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建議在前海設立由中央駐深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聯合組成的全能金融監管局。借鑑歐盟經驗,採用「單一通行證」制度,實現金融機構牌照和資格在粵港澳三地互認。推動在前海落實趨同的法律規則,探索將香港金融相關的判例法通過立法轉換為大灣區地方性法規,在前海先行先試金融法律專業持牌互認。

前海應積極推動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建議推動數據信息要素流動,允許入駐前海的港資企業與香港母公司實現數據融通。創新宣傳方式,幫助港企港人吸收大灣區資訊。推動人才要素流動,鼓勵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推行大灣區範圍內徵信記錄互通。推行內地與港澳學歷、專業證書互認。

深圳市工業設計協會會長、深圳市設計與藝術聯盟主席、華僑城集團原總經理 任克雷:

發揮深港聯動優勢 推動文化事業發展

任克雷認為,推動深圳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海有無法替代的優勢,要抓住時機,實現深港聯動,並爭取國家政策支持。他建議,吸引國際藝術博覽會落戶前海,探討與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和美國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合作的可能性,同香港一起把蛋糕做大。建立前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和國際藝術品保稅平台,建立與香港藝術品交易規則的對接。通過優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國內外藝術公司、著名畫廊、拍賣公司到前海落戶。打造前海文化品牌,建立文化機構,吸引一批專業人士參與,共謀前海文化的戰略定位和發展大計。

招商銀行前行長 馬蔚華:

把前海打造成深圳新一輪金融改革創新戰略高地

馬蔚華認為,前海應圍繞市場化、國際化、數碼化和可持續金融等,打造深圳金融改革創新的高地。他建議,把前海打造為財富金融的國際交易中心。打造面向全球的財富交易平台。加強與港澳監督協調,實現市場暢通。

把前海打造為金融科技的世界前沿。加強與港澳在數字人民幣方面的合作。在前海建立新型金融基礎設施試驗區。

把前海打造為可持續金融的全球標杆。以前海為試點,將ESG要素全面納入政府財政資助的各個環節,建立健全ESG相關政策法規。聯合大灣區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可持續金融理念普及和人才培養。

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院長、紫金山實驗室主任 劉韻潔:

提升前海數字經濟創新能力

劉韻潔認為,前海要與國家「雙循環」戰略和「創新強國」戰略密切對接。前海要建設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將其作為提升前海數字經濟或網絡基礎設施的寶貴機會。打造大灣區數字經濟服務平台。前海和香港構建數字經濟的創新園區,打造數字經濟科研高地和產業高地。圍繞數字經濟或通訊網絡等方面的國家需求,提升前海創新能力,吸引香港乃至全球高端人才來前海。以創新體制機制,調動創新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活力,加強政策支持力度,使更多的創新團隊落地前海,為大灣區乃至全國科技人員融合創新提供良好生態,破解兩地融合難題。

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 謝涌海:

香港應借力「雙循環」融入大灣區

謝涌海認為,各國之間的競爭,是沿海城市群之間的競爭。建好粵港澳大灣區,對中國今後30年的發展意義重大。由於大灣區涉及一國兩制三個法律體系,香港在融入大灣區中遇到不少挑戰和困難。他建議,利用大數據加快香港與內地的融合。融合的關鍵是制度創新,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的自由流動。成立「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委員會」,統籌大灣區內科創政策的規劃和相應配套。成立大灣區科技發展銀行和發展基金,為區內科創企業提供財政支持。完善深港科技園區交流合作機制。在大灣區內設立離岸和在岸賬並舉,既便於外匯監管,又可打通與境外資金的自由流動。

香港德輔大律師事務所主席、資深大律師、獨立國際仲裁員、調解員 譚允芝:

聯動香港 優化提升前海深港合作區功能

譚允芝認為,優化和提升前海深港合作區的功能,必需聯動香港。深港法律合作應以前海為典範。坐落在前海的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是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這種以知識產權為主體、以服務使用者為本的規劃是舉世無雙的。知識產權商業糾紛的解決,應透過雙方合作的契約,預先協定以國際仲裁和調解解決。建設前海國際爭議解決中心,落戶更多類型的國際仲裁機構,讓國際投資者有更多選擇,吸引仲裁專業人員加盟前海。建立前海國際化生活圈,吸引國際青年人才和高薪一族來創業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座教授 葉嘉安:

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的機遇

葉嘉安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為香港發展提供了機遇。香港可以通過前海,避免產業空心化。深港兩地充分利用信息通訊科技,加強人流互動。建議在香港洪水橋元朗和屯門中間建設新的商貿中心區。建議通過軌道交通把深圳機場和香港機場連接起來。目前,可以先利用快速公交系統BRT連接深港機場。

中國政法大學全面依法治國研究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 黃進:

推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區際法律規則協商協調與合作機制

黃進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應在法律規則領域加強合作,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內地、香港、澳門共同建立一個長期的、制度化和綜合性的區際法律規則協商協調與合作機制。這個組織可以叫做「粵港澳大灣區法律規則協商協調委員會」,就跨地區的法律事務和問題進行研究、協商協調,提出各方都能接受的立法建議,促進各方在法律領域的互助合作,避免和消除法律衝突,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中銀香港原副董事長、總裁,「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大灣區香港中心董事 岳毅:

圍繞「香港所長、深圳所需」,加強兩地合作與對接

岳毅認為,國務院發佈的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為深圳政府到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開了「路條」。他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需要鞏固和提升。深港兩地應圍繞「香港所長、深圳所需」觀念,加強融合與全面對接。他建議兩地在跨境人民幣產品的研發和跨境人民幣結算方面多下功夫,跨境人民幣結算應該最先在深圳前海推行。建議在前海率先實行兩地居民、兩地企業融合的銀行服務。實現兩地金融通,首先要數據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校長、新加坡國家科技局原副主席、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徐冠林: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運行規則銜接

徐冠林認為,深圳是中國的矽谷。前海作為香港和深圳的交匯點,可在頂尖科技的發展與支持企業發展的服務業方面,扮演中立的大灣區統籌規劃、思想碰撞宏觀調控中心角色。建議大灣區通過緊密合作,成為中國發展高科技的動車頭。設立大灣區共同組成的委員會。粵港澳大灣區不缺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堅信大灣區能成為名符其實動力強勁的高科技搖籃,推動世界開放的先進科技與元件市場。

來源:讀特新聞客戶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鄺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