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 沈建光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支招: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语音播报

产业数字化迎来黄金时代。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沈建光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产业集群效应将迸发,大湾区产业数字化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人物简介

沈建光,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此前作为首位进入欧洲央行工作的华人资深经济学家,负责亚太经济预测和分析,后历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芬兰央行经济学家,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国际经合组织顾问和中国人民银行访问学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处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第二阶段

广州日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疫情倒逼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进程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沈建光: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今年暴发的疫情更凸显了数字经济的韧性。数字经济逆势而上,不仅保持了蓬勃发展的态势,而且对维护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第二阶段,即产业数字化和数据资产化阶段。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带来新产业、新模式的无限可能。

三方面发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广州日报:数字经济的实现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趋势,其一是数字产业化,其二就是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顾名思义就是用数字经济去赋能传统产业生产,而数字产业化,则是发展数字经济相关数字产业,包括大数据研发、人工智能开发等。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沈建光:后疫情时代,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从自发变为自觉,从启动变为加速,迎来加速推进的黄金时代。未来,应在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充分运用数据要素重塑商业模式。应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充分利用数据资源,进行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进而促进新兴领域业务创新增值、提升企业核心价值。

二是推动科技平台与传统企业融合共生。未来,在制造、医疗、交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继续发挥拥有数字科技优势的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与传统企业融合共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协同,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一体化,驱动生产和管理效率提升、产品供给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

三是推动政企协同促产业数字化转型。应继续加大各城市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推进建设智能城市,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政务三位一体,融合开发政务数据与商业数据,共同打造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政府引导+平台支撑”将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模式。

广州提高数字化竞争力要从三方面着手

广州日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数字化发展如何?广州应在哪些方面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沈建光: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产业数字化程度较高,在全国居于前列。未来,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产业集群效应将迸发,大湾区产业数字化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环,需进一步提高产业数字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具体来看,建议:

一是改善营商环境,推进产业集群和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更多税收便利优惠,简化审批,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提供创新机制的土壤,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二是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优势。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未来社会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生活上都会更加数字化。数据将会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以及制造与服务等各场景,例如助贷业务就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金融领域大范围使用和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的产物和体现。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数据资产化的广泛应用和消费需求的变革催生出了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广州应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广深携手开启大湾区产业数字化新征程

广州日报:广州、深圳如何“双城联动”,推进产业集群和数字政府建设?

沈建光:广州、深圳发挥各自优势,“双城联动”,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和数字政府建设。具体而言:

一是推动科技平台与传统企业融合共生。在商业服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腾讯、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平台,有效打通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物流链、金融链,为众多传统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数字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带动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未来,在制造、医疗、交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拥有数字科技优势的互联网平台,同样将高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协同,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一体化,驱动生产和管理效率提升、产品供给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实现科技平台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共生。

二是政企协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广深政府应积极与科技企业合作建设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政务三位一体同步推进,政务数据与商业数据融合开发,政企共同打造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未来,“政府引导+平台支撑”将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模式。

三是设立产业基金支持产业园落地。产业园区作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的主要载体,也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优势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扩大金融支持产业数字化的力度,比如设立产业基金,提升资本运作效率、加速实体产业资源整合,推动广深产业园区建设和提质增效。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倪明
配图:广州日报图片记者 陈忧子 摄
海报统筹:徐梅花
海报设计:谭惠兰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叶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