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手术20年,这个团队帮助2700名肥胖患者重获“新生”
语音播报

减掉半个自己是什么概念?这可不仅仅是体重的降低,更可能意味着人生的重塑!

“手术成功后,我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以后要好好工作,努力养家,不用再窝在家中啃老了!”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病外科,成功减掉近100斤的小梁(化名)对医护人员袒露了自己的心声。

“这样的病人很多,从经历了多种手段减肥失败后的沮丧,到手术成功后体重下降的欢喜,改善的不单是疾病对身体的困扰,也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新转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中心主任王存川教授表示。

2020年11月29日是王存川从事微创减重手术的20周年,也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病外科创建20周年。20年来,王存川教授减重团队累计为近2700位患者成功进行了减重手术,为他们共减掉约216000斤体重,相当于减去了1800位体重60公斤的成人的体重。

20年前做第一例减重手术,备受质疑和批评

2000年11月29日,一位年仅16岁,BMI却高达44的的年轻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接受了一种在当时中国还很少人知道的手术——腹腔镜垂直捆扎胃间隔术,也就是腹腔镜下的减肥手术,主刀医生正是王存川。当时的《广州日报》头版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外界对此议论纷纷,有部分人觉得不可思议,微创手术还能做减肥;更有部分人表示质疑,认为王存川“疯了”,居然用手术方式为患者减肥……

术后仅2年时间,少年的BMI就从44下降到了23,进入正常值区间,且身体的各项指标均十分良好。当时的他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写入中国减重外科的历史里。

然而,伴随着新技术发展的往往是质疑声。2000年到2010年的时间里,王存川教授仅完成了不到100例手术。

直到2011年,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胖”,身高仅有155厘米、体重却有450斤、BMI高达93.6的梁用因为超级超级肥胖导致心衰、呼吸功能衰竭,进入老百姓的视野中,引起大家热论。为拯救梁用,媒体为他寻求减肥方法,最后联系到了王存川教授减重团队,并为他开展了精准胃旁路手术。术后8个月,梁用成功减去100公斤。

在接下来的10年里,王存川教授团队累计为超过2300位患者开展减重手术,平均每人减重约70斤,共减掉16100斤。术后他们体重达标率达到90%左右。伴随着体下降的同时,患者血糖、血压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大大的降低了肥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技术不断发展,如今患者2天就能出院

20年时间,“减重手术”技术已经更新换代,当年的腹腔镜垂直捆扎胃间隔术已被精准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手术和精准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所替代。王存川介绍,手术的时间从以前的两三个小时缩短到30~40分钟;术后从全身插满引流管、胃管、尿管到术后不需插管;术后住院时间一周到最快两天就能出院……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减重手术,减重手术病例迅速上升。

据统计,20年来,王存川教授减重团队累计为近2700位患者成功进行了减重手术,为他们共减掉约216000斤体重,相当于减去了1800位体重60公斤的成人的体重。术后他们体重达标率达到90%左右。伴随着体重下降的同时,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睡眠呼吸、关节、多囊卵巢等等代谢病或者肥胖相关疾病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与改善,大大地降低了肥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预期寿命。

减重手术有严格适应症,切勿盲目

“减重手术”例数的增加,间接反映了中国肥胖患者人群的增长趋势,王存川介绍,在我国肥胖患者已经超过1亿,其中1200万属于重度肥胖,这些人中不仅仅只是体型上有改变,而且还合并有多种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关节疾病……多种因素下他们往往无法融入社会、无法正常生活,只能呆在家中“啃老”,甚至绝大多数的重度肥胖患者患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

国内外研究发现,体重异常人群,BMI值越大,对身体的影响越大,不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增大,死亡率也非常高,减至正常体重后5年死亡率下降89%。王存川表示,目前对于BMI超过35,或者BMI在27.5到35之间,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或者肥胖相关疾病的肥胖者来说,如果经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等治疗都无法达到正常体重或者控制缓解代谢疾病,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选择手术治疗,一定要经过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进行严格的评估,切莫盲目进行。”王存川再三强调,虽然减重手术很安全,但毕竟是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手术做得不好,依旧会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比如小肠旷置过多,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甚至严重腹泻,变成“直肠子”,吃什么拉什么。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