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速递 | 张晓玲: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在不确定性中求增长
语音播报

11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在广州举行。论坛主题为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融合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晓玲指出,当下的经济,在复苏中充满了变数。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国际环境。“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加强国内国外双循环,实现在不确定性中求增长。首先,从全球的产业链上来看,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不仅是供应方,而且是需求方消费支出都在减少。第二,生产和消费需求不振,物价上涨。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是否以及何时可以恢复到疫前水平?她认为,由于疫情的控制,中国的损失主要在2020年,从2021年开始GDP基本可以恢复。疫情对不同的人群,不同行业的冲击不同,服装、住宿、零售、建筑房地产等服务类行业,由于未来外需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扩大内需应该成为政府持续努力的方向,旅游、住宿等将逐渐开始恢复。

从国内大循环的视角,大的城市以及城市群都是最主要的市场。城乡之间不均衡,需要考虑怎样通过长期的协调,通过基础的创新改善,增进效益,提高连通性、可达性和交流性。此外,需要建立更有效的城市治理和其他机制,实现要素便捷流动和资源的协同共享,成为真正世界级的城市群。怎么能够使得湾区在一定意义上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呢?一是要解决公共区域性的问题,二是要解决共同体和利益体的矛盾,需要协同多元、求同存异的模式,实现市场要素的流动。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谭敏 许晓芳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