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唱念卷》发布,珍贵音频多为当年粤剧名伶原唱的曲目
语音播报

“唱念卷”分为六大篇章

共收入340段范例音频,50段实例视频,

还有6段演讲视频、7首示范曲目

诸多音频多为当年粤剧名伶原唱的曲目

这是“唱念卷”优于其他戏曲类书籍的一大特点


11月29日是一年一度的“粤剧日”。当天上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委会、广东粤剧促进会承办,广州粤剧院协办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据悉,接下来12月8日将举行新书首发式晚会,12月9日将举行研讨会。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受到广泛肯定,“唱念卷”比“做打卷”容量更大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优势,《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纂工程于2017年9月正式启动,并于2019年11月出版了五卷之一的“做打卷”。今年,编委会再接再厉,组织雄厚力量,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困难,完成了历时3年的另一卷 “唱念卷”的编纂工作。编委会计划在今后两年的时间里,完成其余三卷“音乐卷”“舞美卷”“剧目卷”的编纂和出版工作。

发布会现场

去年出版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做打卷》,得到了戏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今年5月,在羊城书香节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中,《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做打卷》荣登榜首。而在今年9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9年度“张庚戏曲学术提名”活动中,《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做打卷》作为理论类著作参评,以高票获奖。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主编倪惠英介绍,“唱念卷”在编纂过程中对粤剧声腔艺术进行了大量的寻源、发掘、整理、提升。

全卷共分“语音声韵篇”“念白形式篇”“声腔结构篇”“古腔名曲篇”“流派唱腔篇”“唱功技巧篇”。“‘唱念卷’比‘做打卷’容量更大、音频更多、篇幅更长。仅页码就有1060页,是‘做打卷’的两倍多。” 倪惠英说。

编委会在编纂过程中,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翔实反映了粤剧声腔艺术的全貌,把粤剧一百多年来最有特色的演唱技艺记载下来,为推动粤剧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积累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唱念卷”收入大量珍贵音频和视频,编出有史以来第一套粤剧舞台官话读音表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唱念卷》在总体设计上跟“做打卷”一样,集图、文、音、像于一体,是一部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教科书和辞书。这次出版的“唱念卷”共收入340段范例音频,50段实例视频,还有6段演讲视频、7首示范曲目。难得的是,在诸多音频中,大多数为当年粤剧名伶原唱的曲目,这是“唱念卷”跟其他粤剧著作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唱念卷”优于其他戏曲类书籍的一大特点。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主编倪惠英介绍“唱念卷”

粤剧唱念艺术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在“唱念卷”的6个分篇中,极具特色的是“语音声韵篇”。这一篇包括广州话声韵和粤剧舞台官话。

该篇章详细介绍了广州话的声调与分韵,其中列出的《广州话分韵总表》,除了“韵目总表”外,还特别编写出《提示单字总表》,即把放在词尾用作韵脚押韵的字,在表内按52个韵目的顺序分9声开列,共约3000字。这是首次在粤剧书籍中采用详细而系统的声韵开列方法。

发布会现场,粤剧名家小神鹰表演粤剧传统剧目《赵子龙催归》片段

过去,戏行内对粤剧舞台官话一直缺乏系统研究,都是靠口传身授,没有一套规范的教材。《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辑部组织了一批老艺人,搜集了前辈大量的演唱音频,通过研究和论证,选出约1700个舞台官话常用字,编出有史以来第一套粤剧舞台官话读音表,填补了舞台官话研究方面的空白。

粤剧的声腔结构是“唱念卷”的重点,“声腔结构篇”对此作了详细介绍。粤剧的声腔结构有三大体系,以板腔体(包括梆子、二黄、芙蓉、西皮、恋檀等)为主,兼有歌谣体(包括南音、木鱼、龙舟、粤讴等)以及曲牌体(包括牌子、小曲、新曲、广东音乐等),其声腔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在本篇章中,共收入291段范例音频,其中板腔体的范例音频达240段之多。

发布会现场,粤剧名家曾小敏表演粤剧传统排场戏《六郎罪子》片段

“念白形式篇”

编纂者对各种念白形式做了诠释,并且引用了一些戏中的范例,通过音频进行演示,以供粤剧工作者分析研究和使用。

“古腔名曲篇”

选择了12首古腔名曲,多为20世纪初以来录制的,见证了粤剧百年前的风貌。

“流派唱腔篇”

选择了18个具有鲜明特色、影响较大的流派唱腔进行典型分析。

“唱功技巧篇”

专家学者们归纳出粤剧行内练声经验,并借鉴现代声乐理论知识,编写出一套唱功研习教材。这也是首次在粤剧书籍中,阐释如何将声乐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运用到粤曲演唱艺术中去。

《此物最相思》粤剧晚会包括传统排场戏5个、传统例戏1个,为“剧目篇”作铺垫

本次系列活动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是将于12月8日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的《此物最相思》晚会,参演单位有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佛山粤剧院以及港澳地区粤剧界有关人士。演员阵容鼎盛,包括倪惠英、欧凯明、曾小敏、黎骏声、彭炽权、梁耀安、郭凤女、陈韵红、麦玉清、琼霞、崔玉梅、苏春梅、吴非凡、彭庆华、李虹陶、黄春强、刘建科、陆敏渭、李伟骢、李嘉宜、陈振江、李江林、吴泽东、黎杰等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及优秀中青年演员。

当晚将要表演的8个节目中,包括传统排场戏5个,传统例戏1个。

“粤剧的排场戏和例戏是传统粤剧中最具艺术特色、最有传承价值的组成部分。”倪惠英说,这场晚会演出的节目,将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下个阶段编纂“剧目篇”作铺垫,并为录制一批高质量的排场、例戏作出示范性的展示,让古老的粤剧表演程式以新的面貌活化在舞台上。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辑部人员与到会的领导、嘉宾合影

另外,12月9日将在广州东方宾馆举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主办,《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委会、广东粤剧促进会承办的《中国戏曲(粤剧)声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将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专家和粤剧专家进行艺术交流和研讨,以研促艺,推动粤剧艺术的长效发展。

发布会精彩现场——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张素芹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张素芹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张素芹 部分来自主办方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