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抒我读”投稿|隐忍中的持守,弱德之美
语音播报


    


读《几多心影:叶嘉莹讲十家词》,叶先生所讲的唐五代至清代十位词人坎坷跌宕的人生、百转千回的情感、婉转含蓄的词句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而叶先生创造的“弱德之美”一说却是贯穿了十位词人的一条线索。叶先生讲德有很多种,有健者之德,有弱者之德。但弱德不是软弱,而是在挫折中的精神坚持。“弱德之美”是一种自我约束和持守的美,很贴切地形容了词的美学特质。由文学引申至人生,“弱德之美”是处于强大压力之下仍能有所持守、有所完成的一种品德,自有其独特之美。

“弱德之美”是词人在礼教约束、情感压抑中的清守。叶先生讲清朝词人朱彝尊,“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虽不能言说,但他默默忍受着那份孤独和寒冷。南唐后主李煜的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国家灭亡的无奈,只能以春花秋月的永恒流传,来对应人生的短暂无常。讲北宋词人晏殊,“一曲当筳落泪,重掩罗巾”,不可直诉的获罪、被贬,只好婉转的表达悲哀和感慨。

“弱德之美”是词人在壮志未酬、满腔苦闷中的坚守。叶先生讲北宋词人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可以感受到人生的跌宕起伏、潮来潮去。但他在坎坷的仕途中,诚实、忠正,操守和坚持自身的品格!辛弃疾的“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委曲求全和隐忍无言。他虽然壮志未酬、无以明志,但是他坚定收复失地的理想,至死不渝!

“弱德之美”是诗词大家叶先生在历经苦难、人生升华中的持守。近期上映的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讲述了叶先生在诗词世界中探寻的轨迹。叶先生少年丧母、暮年失女、寄人篱下、颠沛流离、命运多舛,但她“一生多艰,寸心如水”,终生与诗词相伴、教书育人,在这世间活出了最优雅的姿态。

中国古典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君子之淡然来自古典诗词之力量。“弱德之美”不仅是对词体美感特质的描述,也包含着中国人在面对强大外部压力时采取隐忍的处事方式,更是一种慰藉心灵、塑造精神、持守自我、努力奋进的力量!


作者:尹文灵(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