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报告定调货币政策:不让市场缺钱,又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语音播报

“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11月2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称《报告》),央行在阐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如此表示。对于房地产金融政策,央行延续二季度报告的表述,即对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重提“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

对比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在阐述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时,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的表述不变的基础上,重提要“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

央行要求,要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广义货币 M2 的变动是基础货币变动通过货币乘数放大而引起的这一传统观点,央行在“正确理解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与货币供应的关系”专栏中表示,事实上, 广义货币 M2 增长与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础货币之间并无固定关联,且我国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仍坚持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型经济体,不需要以央行大规模扩表的方式投放流动性,不宜简单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幅度、货币乘数来衡量货币政策效果。

“观察货币政策的松紧,关键还是看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只要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就说明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发挥,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适度的。”央行在专栏中指出。

今年以来,央行主要运用降准和再贷款工具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反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缩表的降准和扩表的再贷款两者相互抵消,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同时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专栏指出,对比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上升,突出反映了我国保持了正常货币政策且传导顺畅。

防止部分企业加杠杆炒汇等行为带来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报告》在“走向更加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专栏中表示,要充分发挥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作用, 要求金融机构保持“风险中性”,加强对企业进行外汇衍生品交易的真实性审核, 防止部分企业脱离实需、加杠杆炒汇、投机套利行为带来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央行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汇率弹性,注重预期引导,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随着近几个月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央行专栏表示,近期人民币有所升值,主要是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的体现,我国率先控制了疫情,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正增长,出口增长较快,境外主体持续增持人民币资产。总的来看,人民币仍是双向浮动的。

91%存量个人房贷转换为参考LPR定价

在8月底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完成后,央行在最新货币政策报告中给出了下一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方向。

报告指出,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持续深化LPR改革,巩固市场化LPR报价机制,督促金融机构更好地将LPR嵌入贷款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增强贷款内外部定价与LPR的联动性,用改革的办法促进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截至8月末,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进度已达92.4%。其中,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为90%,存量个人房贷转换进度为99%,已转换的存量贷款中,91%转换为参考LPR定价。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林晓丽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王燕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龙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