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毛公鼎最早长什么样 来容庚捐赠站看这件“全形拓初拓”
语音播报

有“西周三大青铜器”之一之称的毛公鼎,历来被视为国之重宝,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最受关注的馆藏之一。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中,也有一件难得的与之相关的展品,即容庚旧藏之《毛公鼎全形拓初拓》。

毛公鼎传清道光末年陕西岐山出土,鼎内有铭文497字,为目前所见铜器长铭之冠。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展览中展出的《毛公鼎全形拓初拓》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藏品。

金石传拓技术至少出现在1500年前,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和书法、刻石等艺术形式经由这种技术得以传到今天。当中,作为器形高古,纹饰精美,品类丰富的青铜器“全息影像”,全形拓被认为是在摄影术和高仿真复制技术出现之前,对传世青铜器等立体器物进行整体记录,展现其全貌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同时它也是一种雅玩之物,文人们常在精工的拓本上基于古青铜器等的墨拓,添画花卉、草虫等,构成别具趣味的画面组合。

全形拓因为技术难度过高,约在乾嘉、道光年间才开始崛起,于清末民初盛极一时,后来又逐渐衰落,一度近乎失传,近来其价值再度受到人们的重视。

金石拓本贵在拓得早,越早,可能保留下来的原始信息就越多。容庚旧藏的这件《毛公鼎全形拓初拓》作为初拓,能让我们一睹毛公鼎在流传早期的基本面貌。记者在现场看到,拓本印迹清晰,装帧古朴,古雅之风扑面而来,令人流连忘返。

在展览中,还有多件容庚旧藏青铜器的拓本。它们让我们一睹青铜器之珍,也一睹后人研学之巧思,再加工之美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王维宣 卜松竹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王维宣 卜松竹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莫斯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