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家乐福超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销售专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尝到了一块爽脆的苹果。这种苹果的“卖相”不像我们熟识的富士苹果那么红润、大小均匀,而是绿色的果皮,大小也不十分一致。但甘冽的味道,甜中带酸,带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和自然的味道。四川省大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双河乡杨柳桥村支书黄廷伟在一旁,给记者讲起了四川大凉山的苹果与广东消费助农的故事。
广东“消费扶贫”助力盐源苹果走出大凉山
11月16日,黄廷伟从四川西昌机场乘飞机来到广州,这是他第一次来广州。“我普通话说得不好,抱歉抱歉。”年届40岁的黄廷伟略有羞涩地说。从他所在的杨柳桥村,先要开车或在村口搭车到盐源县,然后搭乘3个小时的大巴车到西昌,再乘坐1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到达西昌青山机场。杨柳桥村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在2500-2800米之间,“我们村的交通状况在整个县里来说算是好的了。”黄廷伟说。“我很高兴有机会来到广州与大家分享东西扶贫协作带来的成果。海拔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天然环境造就了盐源苹果的皮薄肉脆、口感香甜,还有冰糖心的独特特点。”
尽管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受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单一等多种条件制约,不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广种薄收、群众增收困难。“面朝黄土背朝天”“看天吃饭”,曾经是大山里众多农户的日常。种下的、养出的农产品,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勉强换回些日常必需品,很难鼓起“钱袋”。黄廷伟对记者说,以前,村民们在地里生产出来的苹果由于地理环境、交通、气候、物流等等因素,只能在当地自产自销,或者供应本地的小农超市和个体户,交通的不方便也让很多自然生长的冰糖心苹果坏在树上。
“2015年开始,我们村开始与盐源县优果种植合作社合作,苹果种植得到规模化的发展,农户零散种植的苹果不用担心销售渠道,在产品资源整合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黄廷伟介绍,在广东省、广州市的扶贫工作组的关怀和帮助下,2016年起,当地从县一级开始组建起扶贫协作工作队、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充分发挥广东在市场方面优势,拓展了盐源苹果的销售市场和渠道,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改变了我们零散种植的局面。通过产销对接,合作社年收入已跃升至100万元,社员年收入达到了5—10万元。
超市直采让社员收入得到保障
“在盐源县优果种植社合作的帮扶下,盐源县双河乡杨柳桥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与苏宁家乐福合作进入广东以及华南的市场,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拓宽了盐源苹果的销售渠道,让大凉山的冰糖心盐源苹果为更多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得到更好的推广,也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发展方向,我们社员的收入得到保障,提高了大家种植的积极性,从而务工机会增加了,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改善,劳动积极性大大增强。”
据了解,为响应国务院扶贫办号召,家乐福计划长期设置“东西部协作扶贫产品销售专区”,销售20余款扶贫商品,覆盖生鲜、干杂等多品类。黄廷伟说,杨柳桥村与家乐福的合作是从2018年开始的,目前,该超市一年在盐源县双河乡杨柳桥采购的苹果数量就达到了200-300万斤。
盐源的贫困户到广东打工 年底攒了几万元存款
“我很高兴能有机会来到广州与大家分享东西扶贫协作带来的成果。”黄廷伟说。作为盐源县双河乡杨柳桥村的带头人,他第一次接触到来自广东的扶贫项目是在2015年。“五年来,通过劳务协作,广东省帮助我们深度贫困地区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广东企业打工,实现快速脱贫、稳定脱贫。比如,在广东佛山务工的盐源建档立卡贫困户何公各夫妻,短短两年时间,不仅还清了家里的借款,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再也不愁了,年底还有几万元存款。”
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凉山截至目前已经输出就业农村劳动力112.8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人口20.08万人。近三年,全州累计输出388.27万人次,实现总收入654.26亿元。
黄廷伟坚定地说:“在广东省的消费扶贫、劳务协作等项目的帮扶下,希望我们共同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更多的像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苹果这样的优质农产品能加快步伐,走进广东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家中,让大家能随时随地享用到来自大凉山的优质农产品。”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冯秋瑜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冯秋瑜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冯秋瑜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