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科技魅力交織的世界什麼樣?快來這所學校感受一下!
语音播报

11月3日,第二十一届深圳读书月正式启动。为配合“读书让生活更加多彩,阅读让城市更有温度”的活动主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展大学图书馆及实验室深度游活动,让更多人体会知识不仅留存于书页之间,更应被实践运用。

大學圖書館——山麓水邊 書香致遠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總面積約為20,000㎡,共六層,設有閱覽座位3500 余個,檢索和服務終端達到320 台。截至10月底,館內紙本達14.4萬冊,包含72236冊中文紙本,以及72152冊外文紙本。館內電子圖書總數超202 萬部;多媒體資料逾2,200 種;學術數據庫(期刊、數值數據、古籍等)達123 個。圖書館周開館時間 100 余小時,網絡服務每日 24 小時不間斷。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介紹道,大學現有兩個圖書館——啟動園區圖書館與大學圖書館。其中啟動園區圖書館是從一個地底灌水的破舊廠房逐步改建成現在的樣子的,在此圖書館改造的過程中,徐校長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圖書館的結構與裝修設計中,親自為圖書館挑選傢具、圖畫、書法、藏書等,才讓啟動園區圖書館擁有了如今充滿書香氣息的閱讀環境。

大學圖書館內部以多層挑高的書架天光大堂為空間中心,延展到線性體量底端,觀山框景的圖書閱覽室,倚山一側,採用高通透的玻璃幕牆,室內以原木色為主調,連廊與旋梯連接垂直與橫向空間,書架周圍設有各式人性化座位供讀者閱讀使用,座位或可觀山景鬱鬱蔥蔥,或可望見天景空曠悠遠,或滿目書海環繞。書香縈繞靜謐安然的圖書館,因學子閱讀的專註,思維的躍動,而有了獨特的靈氣。

「圖書館對一個大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自創校以來,學校就非常重視圖書館的建設。」 徐校長說。

徐校長將圖書館對大學的重要性歸納為三點:

第一點,圖書館是闡述大學的辦學理念的地方,任何大學的圖書館都能代表大學的風格,從而展現學校的辦學理念。港中大(深圳)的辦學理念首先是學貫中西,需要與世界接軌並且去探索世界的頂峰。其次是融匯古今,則需要去了解傳統與歷史。最後,港中大(深圳)是一個文理融合的學校,學校里的學生是不分文理的。學校圖書館就是要在這樣的基礎上,傳遞出重視全人教育的辦學理念。

第二點,徐校長認為現今是一個信息時代(Information Age),圖書館對大學而言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夠滿足不同學科的學生對於信息的探索需求。而大學圖書館是一個「Information Hub」,大學對學生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傳輸,也就是一種知識的傳遞。

第三點,圖書館對學生的四年大學生活有着重要意義。圖書館作為學生精神的寄託,承載了許多學生的情緒、苦惱以及對人生困境的思考。因此,徐校長特意將自己家中的藏書帶到圖書館裏,讓學生能知道校長、老師們都在看什麼書,來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書籍是對他們的思考能起到積極作用的,而學生們在讀書時也不應該太看重功利,不能單純去追求讀書的數量,而更應該注重讀書的質量。

徐校長曾被別人詢問學校中是否有地標建築的問題。徐校長認為學校想要營造一個優雅、溫馨的環境,而不是一個嚴肅、正式的地方。學校不應該去追求奢侈豪華的東西,更多的是應該去追求學習的氛圍,讓學校成為一個可以靜心學習、做學問、做研究的地方。

從一片黃土、幾塊磚瓦,至拔地而起、藏書萬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的成長史也是其教育事業的開拓史,圖書館從建設伊始,所有的建築空間與裝飾細節都充分為「讀書求知」而考慮;建成後的圖書館,是師生的精神家園,讓讀書人在這裡獲得滋養,打開新的天地。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終,圖書館與大學,兩者互生共榮,一起踐行讀書育人的理想。


科技——齊聚頂尖 時代前沿

如果說圖書館是用知識滋養靈魂的地方,那麼實驗室就是用知識改變世界的地方。科學與技術並非躺在書頁上的幾行冰冷的文字,它更在實驗室中發揮不為人知的熾熱。

在本次讀書月活動中,讀者們也有機會參觀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兩個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的實驗室——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科比爾卡冷凍電子顯微中心和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以及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研究院。港中大(深圳)通過對外開放參觀實驗室與研究院的活動,為公眾建立起了一道書本與科技的橋樑,讓讀者們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書中的理論知識與科技實踐的融合。

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由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教授領銜,將圍繞天然藥物(植物葯、抗生素、生化藥物)、合成藥物和基因工程藥物,在醫藥領域開展各類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將積極與世界頂尖葯企開展合作,加快創新藥物產業化。

科比爾卡冷凍電子顯微中心是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打造的高性能電子顯微平台,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系統廣泛應用於生物樣品及高分子材料結構測定,尤其是近年來的技術突破,極大地加速了亞細胞和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率三維結構的解析,使冷凍電鏡成為開展生物醫藥研究——特別是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研究必需的大型設備。科比爾卡冷凍電子顯微中心致力於成為具有國際一流核心技術和分析能力的高端科研平台,將與世界頂尖高校開展深度合作與交流,推動研究院產學研創新和突破,加速深圳市和龍崗區在生物醫藥產業相關領域的產業化和項目轉化。

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由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領銜,以成為世界級的理論生物計算中心為目標,致力於跨學科研究及成果轉化,重點開展以計算結構生物學為主的基礎研究及植根於數據科學的高通量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並培育兼具理論與應用的生物信息及系統生物學人才。

其中,計算結構生物學方向涵蓋蛋白質工程,蛋白質結構預測和活性改進,酶催化反應機制的探索及酶的設計,蛋白質及核酸功能性構象變化的模擬,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以及相應算法和軟件的開發。高通量生物學與生物信息方向則着重將高通量序列分析技術應用於基因組學及個性化精準醫療,涵蓋疾病致病機制、早期診斷生物標記、創新藥物開發等方向。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機械人領域有深厚的人才和技術積累,其中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研究院就是這樣的一張名片。

作為深圳市十大基礎研究機構之一,該研究院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牽頭成立。徐揚生院士是機械人領域世界知名的專家,在機械人與智能系統方向具有長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經驗。該研究院依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多個世界頂級研究機構, 以全新模式設立。通過中外科學院院士和頂級專家們組成顧問、學術和產業委員會,重點開展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的基礎、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包括但不局限於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智能機械人、群體智能、智能雲計算與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在工業、醫療、金融等方面的應用。

在本次讀書月活動中,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研究院向讀者展出的機械人有:獲得國際機械人頂級會議IROS的最佳機構與設計獎模塊化可重構球型機械人;將來可替代醫生進行7*24小時的超聲常規檢查的智能超聲診斷機械人;採用「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強大的網」三位一體的5G網聯智能車;以及智能船等。

來源:讀特新聞客戶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王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