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鹏文“书,心画也”之感想
语音播报



     逸展(江阴站)海报



读沈鹏文“书,心画也”之感想

文 | 王见

沈鹏先生的文章开宗明义:“中国艺术基本上都是从‘心’字出发”。然后,先生用寥寥数语,指出长期以来书画界对杨雄“书,心画也”的误读——书,乃指书籍,非书法。同时又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一语,提点了书法点画、线条、笔法的三要素,肯定了此三者与书写作者的“心灵”活动息息相关——书,心画也。


谈“心”,是文章的核心要旨。但却是从诗开始。古人说“诗言志”,沈老说“诗是中国人的人文心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此言善哉!诗意和追求诗意,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本质精神,也基本上算是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沈老认为:如果诗和诗人能“抒真情,明其志”,即使没有名篇诗作,也不失为一个合格诗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而想之,写字写不到《兰亭序》,写不到《祭侄稿》,但倘若从“书为心画”之旨,也不失为习字学书之人?


     自作诗《中秋夜独步》    行草  2017年   沈鹏



释文:

今岁中秋夜,月儿十七圆。

天时有如此,人事或茫然。

云翳羞花貌,气清托玉盘。

行行街似水,凉意照婵娟。

中秋夜独步 丁酉沈鹏

钤印:沈鹏(朱)



沈老以书法闻名于世,但其用功之处,实在诗文之内。古往今来,善书者无不诗文俱佳,或具革命之胸怀大志——颜真卿是也、林散之是也……所以,沈老一直精研文艺理论,其书法也多抄录自作诗词。观随文所发沈老书法二幅,能引“日星河岳齐呼应”之诗意笔势,游涟水米公祠之诗书,则得“离去轻舟无暗物”之诗情墨妙。


诗,中国文化之魂;心,中国艺术之灵。


所以唐人观公孙大娘“剑器”之舞,能激诗人诗兴大发,能励书家挥笔纵横。可见舞蹈之动人,诗书之感人,皆乃“心”源之根本。所以,以诗心入书法,是沈老书法之特别。米南公说:“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纵观沈老书作,几十年来所用引首章多是一个“餘”字。其心迹可明,其诗意深沉。


谈到中国画,沈老说:“形与心要相合”。此言发古人“迹与心合,便是相印”之意,“印”者,是否可以用“心心相印”之解也?


先生说到书法的“写心”了。心,何也?“心应该是天赋、经历和体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学习、行动、体会,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格力量和独立个性”。如此,便有可能觉悟和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先生还特别说:请注意造化和心源之间客观和主观的关系。又说:心只是创作者所有人格、思想、知识的一个方面,书法以及纯粹性,也许更能识察人心的某些方面。


     赠王见书法《跋自书宋词卷》   草书    沈鹏


释文:

三余呵冻写苏辛,心地无邪自有春。

笔落方惊风雨骤,书成未计墨鸦陈。

独崇山谷轻流俗,偏爱襄阳任率真。

曲直方圆谁管得?明朝跃马遂清尘。



沈老讲“心”,理简道明,概括准确。


书法在当下得到了极大的提倡,但同时因多为展览形式所囿,也使书法陷入“展览体”的程式。此时此刻,读先生之文,有清凉醒神之功。


我与沈老获交久矣,离别亦久矣。沈老曾信言说我与书法界有隔阂,一针见血。不过也不全是。因沈老对我期许有加,然自己久学无进,又加工作教学繁忙,不敢抛头露面。所以在交通十分发达之今天,居然有二十多年不曾拜访看望沈老,实有不敬之愧。今读沈老之文,不免怀想。


早在四十年前,我还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卲宇先生和沈鹏先生来到我的个人书法展览,沈先生题写:“不做张芝也做索靖”。这是一种激励,从此也成为我研习书法的不懈动力,至今依然。那时候,我大学三年级,沈老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兼《中国书画》总编辑。因有先生的厚爱,我有幸经常到他的办公室,此时沈老不是铺展书画稿件问我意见,就是拿出自己书作,一同议论字形用笔、章法款式。他说话轻言慢语,但不断向我提出问题。实际上循循善诱,细心地引导我走向学习的深入——“润物细无声”。


     沈鹏先生为王见书法展题词


释文:

见微知著  神与物游。

余获交王见君倏以十年,君之书艺与日俱进,今又有新作问世,书以致贺 沈鹏识

钤印:沈鹏之玺(朱)


离开北京的多年中,我凡有出书办展之事,多求先生题书,还经常无端为朋友索书,沈老从来无拒。沈老对我有无形之恩,有无言之教。“在山泉水清”,难忘过去,怀想先生。


近日,受北京“逸”展之邀,奉拙作参展。又见广州日报转发先生之文,读之亲切。其学术思想,依然鲜明,关切之心依然诚恳,笔调行文依然柔和。先生谦谦之和但固守治学之严,可敬可佩。亦深觉沈老的学术思想在当下的重要,有解读呼应之必要。故草成小文,对“逸”展的学术主张表示一种支持,也借此问候沈老并对先生学问、人品、书艺致敬。


2020年 8月8日


王见

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前馆长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客聘:

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

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外聘)委员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书法、写意花鸟画

现代水墨创作及理论研究

欧洲现代主义绘画研究、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

敦煌美术学研究、“敦煌美术学”创提人。

曾主编并编写国家高中美术实验教材《书法》、《篆刻》(广东人教版)


学术主张: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传统亟待“现代性”重建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陈运成